2025年7月,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墾區人民檢察院與塔里木大學聯合組建的大學生普法講師團再度集結,深入轄區開展暑期法治宣講活動,為孩子們的假期增添法治亮色。

在為期13天的集中行動中,由4名檢察官和20名大學生組成的講師團,不辭辛勞,奔赴轄區9個團場鄉鎮,密集開展法治講座16場。
講師們圍繞未成年人保護、預防犯罪等主題,精心準備課程內容,用生動易懂的語言和貼近生活的案例,為800余名暑期在家的孩子們帶去了一場場精彩紛呈的法治教育課。專業的講解和活潑的互動形式深受孩子們喜愛。

據悉,這支普法講師團源于2024年雙方建立的法律宣傳合作機制。當時,阿拉爾墾區人民檢察院在塔里木大學掛牌成立了大學生實踐基地,首次選拔4名檢察官與20名大學生組成講師團,利用暑期為本轄區未成年人提供法治課程,取得了良好社會反響和廣泛好評。
“護蕾”續緣共譜新篇
活動啟動當天,檢察官首先向志愿者們介紹了檢察機關未檢工作核心職責,涵蓋涉未成年人各類案件辦理、法治教育、心理疏導、社會幫教等全方位保護工作,讓大家對“檢察護蕾”的職能邊界有了清晰認知。

志愿者們實地參觀了未檢工作室,心理疏導室、沙盤模擬、法治宣傳角等功能區,讓大家直觀感受司法保護未成年人的專業氛圍。同時還圍繞暑期法治宣講的具體計劃深入交流。
結合暑期易發風險點,檢察官建議聚焦防欺凌、防性侵、網絡安全等主題設計宣講內容,志愿者團隊則分享了高校學生的傳播優勢與互動形式構想。

經過探討,雙方明確了“團鎮+社區”的宣講路徑及分工安排,講師團整裝待發,為暑期法治護航行動按下“啟動鍵”。
要讓法治課聽得進、記得牢,前期準備必須“精打細算”!檢察官提前聯系各個團場社區,明確參與人數及年齡階段,再敲定上課時間和內容。
低年級多玩游戲,高年級多講案例,保證每個孩子都聽得懂、用得上。

宣講現場熱鬧非凡。社區活動室里,講師團通過講真實案例、玩情景小游戲、防溺水、防詐騙、安全出行……聊著聊著,孩子們就記住了“不能跟陌生人走”“遇到危險找警察”。
“今天學會了好多辦法保護自己,太有用啦!”在七團,小朋友聽完直點頭,社區里到處都是“護著孩子長大”的熱乎勁兒,這個暑假,安全感滿滿!

光聽課還不夠,互動環節才是“重頭戲”!
紅色橫幅“利劍護蕾靜待花開”一拉開,孩子們立馬排起隊,一筆一劃簽下自己的名字。

有的小朋友還畫個小太陽、小花朵,意思明明白白:“我要加入‘綠書簽行動’,和大家一起守護干凈的成長環境!”
更嗨的是“法治知識搶答賽”!
“被欺負了怎么辦?”
“哪些信息不能發網上?”

問題剛出口,小手“唰”地全舉起來了。
答對的小朋友捧著法治漫畫、文創用品、文具獎品,笑得眼睛都瞇成線;沒答上來的也不急,宣講團成員慢慢講,很快就“補好課”。這哪里是比賽,明明是邊玩邊學,法律知識不知不覺就記在心里啦!

活動以填寫調查問卷及心愿小貼紙的方式進行了現場調研。
沒有嚴肅的表格,問卷里的問題都像聊天:“你眼里的網絡世界是什么樣的?”“遇到網絡詐騙你會怎么辦?”孩子們趴在桌上認真填,有的同學還在空白處畫了個警察叔叔的小人,旁邊寫著“找他!”

最火的當屬“貼紙心聲墻”!
大家攥著筆,把藏在心里的“小疙瘩”全寫在貼紙上:有的抱怨“被同學起外號好生氣”,有的發愁“不知道怎么拒絕別人的無理要求”,還有的悄悄寫“想知道怎么保護自己的零花錢”。

一張張貼紙貼滿了展板,像一片會說話的小云朵,把孩子們的小心思全“飄”了出來。
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任重道遠,卻也充滿希望。阿拉爾墾區人民檢察院未檢工作室與塔里木大學“利劍護蕾”志愿服務團隊的攜手,既是對過往合作的延續,更是對未來守護之路的全新啟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