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欠款五年未還,還能追討嗎?”
“如何將共有房產過戶給在世母親?”
“工傷索賠需要準備哪些證據?”

走進八師石河子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咨詢窗口前總是人頭攢動。在這里,法律咨詢、法律援助、公證服務等事項實現"一站式"辦理,讓群眾真切感受到公共法律服務的溫度與效率。
節假日辦事“不打烊”便民服務強活力
“我還想著今天辦不上了!還好,能預約辦理時間,你們服務太好了!”
市民劉先生接到公司通知臨時出差,可是他剛簽了賣房協議,買家著急過戶,原以為周末肯定辦不成。于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他打電話咨詢,工作人員告訴他:“不用擔心,周末也能辦,現在都是‘不打烊’服務。”

通過全面推行預約辦、幫代辦,工作日延時辦、節假日錯時辦等便民舉措,師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致力于解決企業和群眾“上班沒空辦、下班沒處辦”的難題,設立“小兵幫辦”服務窗口,成立“小兵幫辦”兼職隊伍,將其作為線下服務第一接待站,主動迎接、詢問需求,不斷提升群眾辦事體驗。
從24小時在線的法律咨詢機器人,到覆蓋轄區的3個公共法律服務中心、18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和402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實體平臺,織就了一張立體化法律服務網絡。為師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交出了一份護航民生幸福與經濟發展的溫情答卷。
踐行“應援盡援”承諾,保障民生顯溫情
2025年4月7日,陳某因被公司違法辭退,前來申請法律援助。填寫申請材料時,工作人員發現陳某手指殘缺,迅速啟動“殘疾人綠色通道”,幫助其辦理相關手續,當日便完成受理指派,承辦律師幫助陳某獲得了6萬元經濟補償。

“沒想到不花一分錢,拿到了25萬元賠償款,法律援助幫了我討回了公道!”2025年6月,因工致殘的李某,通過法律援助,順利拿到了應得的賠償。
材料不齊“容缺辦”、殘疾人“上門辦”,師市法律援助中心還針對農民工、未成年人、老年人、婦女、軍人軍屬等群體設立“綠色通道”,優先接待、優先受理、優先指派,建立“當天申請、當天審查、當天指派”的快速響應機制,持續擦亮“法援惠民生”系列品牌。2025年上半年,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37件,接待咨詢超3000人次,為職工群眾挽回經濟損失424.4萬元,切實兌現"應援盡援"承諾。
探索服務新模式,公證便民提質效
“不用自己東奔西跑,公證處都幫我辦好!”拿到公證書后,張阿姨高興地說。
2025年年初,張阿姨的老伴去世后,她想把房屋產權變更為自己單獨所有,原以為要跑多個部門開證明,沒想到石河子市公證處推出的“綠色繼承”服務幫了她的大忙。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后,幫她免費代查親屬關系、婚姻狀況等10多份證明,考慮到她腿腳不便,還通過線上視頻的方式完成公證流程,不到一周的時間,張阿姨就順利拿到了公證書。
今年3月28日,曾某拿著公證書長舒了一口氣,這場持續5個月,涉及9萬余元的勞務糾紛,通過“人民調解+賦強公證”新模式,僅用了4小時就完成調解、公證全流程,曾某也如愿拿到了全額勞務費。

憑借流程優化和技術賦能等具體舉措,石河子市公證處推動公證服務從“傳統辦理”向“智慧便民”轉型升級,積極探索公證減證便民提速多元渠道,真正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2025年上半年,共辦理“綠色繼承”公證377件,免費代查各類證明1000余份,辦理線上遠程視頻公證1003件。
2025年以來,該中心通過增設復議仲裁窗口、優化服務布局,推動公共法律服務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一個個“小窗口”連成的民生服務線,正持續提升職工群眾的法治獲得感和幸福感,為市域社會治理注入法治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