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貴州省委政法委深刻學習把握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重要內涵和實踐要求,堅持在平安貴州、法治貴州建設中傳承發展、創新實踐,積極探索依托貴州“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基層社會治理機制,在法治軌道上推進矛盾糾紛預防化解的有效做法,不斷夯實基層基礎、編牢基層網底,切實做到依法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努力實現矛盾糾紛源頭防控、依法處置、就地解決,著力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的貴州樣板。
圖為貴州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現場觀摩會
注重完善多元解紛機制建設
強化多元解紛立法保障,先后推動出臺《貴州省人民調解條例》《貴州省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條例》等地方性法規,促進各類矛盾糾紛通過和解、調解、信訪、仲裁、訴訟等處置方式有機銜接、依法辦理,構建多元化解工作體系。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推進訴訟和非訴訟相銜接、多種化解方式相貫通,將調解貫穿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全過程。持續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信訪工作法治化、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法治化“三化融合”,推動省、市兩級強化統籌協調功能,縣、鄉鎮(街道)兩級綜治中心做實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一站式”平臺,村(社區)強化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陣地管理作用。
注重強化矛盾風險源頭防控
建立完善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充分尊重相關利益群眾的意愿意見,確保各項決策遵循規律、切合實際,做到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充分發揮公證、法律援助、司法鑒定、仲裁、人民調解等預防性法律制度作用,推動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導端和疏導端用力,有效預防糾紛發生、權利侵害、矛盾升級,最大限度把矛盾消解于未然、將風險化解于無形。深入實施“八五”普法規劃,分級分類制定領導干部應知應會黨內法規和法律法規清單,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實施公民法治素養提升行動,不斷提高法治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努力在矛盾糾紛化解中推動全民守法,在推動全民守法中化解矛盾糾紛。加強法律顧問、村(居)專職人民調解員配備和“法律明白人”、農村學法用法示范戶培育,統籌各類資源、廣泛吸收各方面力量參與矛盾糾紛化解。積極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對標中央部署要求,突出法治的規范、保障和引領作用,制定《貴州省深入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試點工作方案》,以點帶面推動“五化”“四到位”要求落到實處。
注重做實矛盾糾紛網格管理
健全完善黨建引領、多方參與、共商共治的基層社會治理模式,深化“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黨小組+網格員+聯戶長”基層社會治理機制,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統籌用好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檢察服務中心等基層政法力量,加強訴調對接、訪調對接、警調對接等多種解紛方式協調聯動,把縣鄉兩級綜治中心強化為基層工作樞紐,將80萬個“十聯戶”打造成采集信息、感知民意、發現風險的第一神經觸角,有效打通基層社會治理末梢梗阻。2023年全省各級綜治中心調解矛盾糾紛29.97萬件,通過網格排查矛盾糾紛和安全隱患76萬起,實現90%以上在網格內及時發現處置。通過建實建強法學會工作站等基層服務站點賦能基層治理,引導法學會會員、法學專家、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律師等力量參與矛盾糾紛預防化解。2023年,累計建成法學會工作站6050個,實現鄉鎮全覆蓋和大型企業、廠區、社區推廣建設,組織進駐法學會工作站的會員、專家,以現場“坐診”、電話“問診”、定點“義診”等方式服務群眾,共開展普法宣傳教育5.3萬余次、法律咨詢解答1.4萬余次,化解矛盾糾紛1.1萬余件。
注重融合政法力量參與治理
推進員額法官檢察官和編制跨地域統籌使用、動態調整,向人均辦案量大的基層和辦案一線傾斜,加強法庭調解力量,推進司法資源向鄉鎮(街道)、村(社區)下沉。將推進“省級主責、市縣主戰、派出所主防”實戰化職能體系建設作為深化公安改革的突破口,優化基層公安機關和派出所警力布局,推動警務工作與城鄉社會治理融合發展。加強鄉鎮(街道)政法委員培訓,建立落實鄉鎮(街道)政法委員統籌協調機制,制定“職責清單”“權力清單”,更好統籌基層政法單位和社會力量開展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工作。弘揚“四下基層”優良作風,2020年以來,每年開展全省政法系統“入村寨進社區走企業訪群眾”集中大走訪,主動貼近服務群眾,及時有效化解一批矛盾糾紛,實現為民服務“零距離”。開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政法基層單位建設和“楓橋式工作法”大比武,充分挖掘基層鮮活經驗和展現基層做法成效,更多匯聚基層矛盾糾紛化解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