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云霧繚繞的山丘上,一架盤旋的無人機掀開了一處隱秘的生態傷疤。一場由檢察官發起的“生態保衛戰”正悄然展開。當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九師葉爾蓋提墾區人民檢察院的無人機鏡頭穿透層層密林,掩埋在養牛場后的“垃圾毒瘤”終見天日,法治利劍直指生態治理的沉疴。

4月暮春,剛下過雨的巴爾魯克山還籠罩在薄霧中,山腳的塔斯提河蜿蜒如練。葉爾蓋提墾區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官團隊操作著無人機,對塔斯提河流域開展智能巡查。
當無人機掠過養牛場上空時,一片異常反光的區域引起他們的警覺——一片茂密楊樹遮蔽的山坳里,建筑廢料與生活垃圾堆砌成連片的“垃圾山丘”,各色的塑料袋被吹散在草地和樹枝上,在雨水的沖刷下,山坡上的瓦礫正向塔斯提河滑去。

大片的建筑垃圾極易引起重金屬超標,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將會降低,河流中的水生生物生理機能也面臨威脅。
“立即拍照取證,打點定位。”檢察官團隊迅速反應。
無人機激光打點定位計算出污染區域面積500㎡,并對所有垃圾傾倒點拍攝視頻和照片留證。

充實證據后,檢察機關立即對涉案團場啟動行政公益訴訟立案程序,并依法向該團場制發檢察建議書,建議在規定期限內清除垃圾,并完成生態修復方案。

“以前總覺得檢察院只管抓人,沒想到還能幫老百姓守山護水”,附近的牧民巴特爾感慨。他的牛羊又可以吃上巴爾魯克山的嫩草,喝到塔斯提河清澈的河水了。
“公益訴訟不是找麻煩,而是促治理。”主辦檢察官闡釋道:檢察公益訴訟制度是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公益保護領域的生動實踐和原創性成果,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與刑事案件追究個人犯罪不同,行政公益訴訟聚焦于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履職。
本案中,檢察機關既未直接處罰企業,也未拘留相關人員,而是通過檢察建議推動團場履職監管,推動訴源治理。當生態環境遭受損害時,檢察機關化身“公共利益的代表”,用科技賦能取證、以法治智慧破局。

這場無人機引發的“生態問診”,不僅讓藏在深山里的污染無所遁形,更彰顯了新時代檢察機關“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的監督理念。當科技之翼遇上法治利劍,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的美麗中國圖景,正在變成生動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