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吉林省靖宇縣人民法院花園口人民法庭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踐行“法治環境就是旅游環境、司法服務就是旅游服務”的理念,積極探索“司法+旅游”服務模式,為廣大游客及商戶提供優質、高效的司法服務,引導游客文明旅游、依法維權,經營者誠信經營、守法經營,以實際行動守護白山松水好“楓”景。
立足司法審判職能
推動糾紛“源頭解”
“我趕時間,趕緊讓我拍照,憑什么要排隊等?”“什么叫趕緊讓你拍,先來后到懂不懂?排隊!”2024年6月,正值松花江生態旅游風景區旅游旺季,兩名游客因爭搶拍照位置發生激烈爭吵,其中一名游客趕時間,希望能盡快完成拍照,另一名游客則認為應該排隊等候。雙方互不相讓,周圍游客也受到了影響。見此情況,景區負責人及時與花園口人民法庭負責人取得聯系,向其求助。
法庭干警啟用“一庭兩所”(即法庭、派出所、司法所)聯動工作機制,與轄區派出所民警迅速趕往現場,安撫雙方情緒,耐心詢問調解。干警向二人釋明了文明旅游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最終,在干警及工作人員的調解下,兩名游客均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當場互相道歉,糾紛得以平息。
花園口人民法庭積極踐行“抓前端、治未病”理念,依托網格法庭,通過力量下沉、“融法入網”等舉措,選派基層經驗豐富的干警擔任旅游糾紛調解員,主動介入、及時調解。針對涉旅糾紛時間緊迫的特殊性,花園口人民法庭借助巡回法庭巡回辦案的優勢,實現了“哪里有旅游糾紛、哪里就有巡回法庭工作人員的身影”,以更加便捷、生動、高效、貼近群眾的方式,推動生態旅游類矛盾糾紛靠前化解。
凝聚多元解紛合力
構建解紛“過濾網”
為打造“多調聯動、源頭預防、非訴在前、訴訟斷后”的分層遞進社會治理路徑,花園口人民法庭致力于構建“1+N”多元解紛體系,主動投身基層治理大局,強化與花園口鎮政府、派出所、司法所等單位之間的聯動,形成了能調解、多聯動、常協作的多元共治工作模式。
2024年8月,李某和鄰居張某因為房屋排水問題產生了激烈的矛盾。李某認為張某家的排水管道設置不合理,導致雨水經常流到自家院子中,造成積水,十分潮濕。張某則認為自家排水方式一直如此,沒有問題。雙方各持己見,甚至發展為肢體沖突,鄰里關系急劇惡化。
為妥善化解鄰里糾紛,花園口人民法庭邀請村干部和人民調解員一同參與調解工作。經過多輪耐心調解,李某、張某態度逐漸緩和,并達成了和解協議,修復了鄰里關系。
針對農村常見、多發糾紛,花園口人民法庭積極與相關部門共商解決措施,每季度向黨委、政府發送白皮書,制發司法建議,分析矛盾糾紛成因,提出合理化對策,合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變“法院主導調解”為“多元解紛前置”,運用非訴方式力爭實現糾紛就地解決。
樹立旅游文明導向
護航游客“歡樂行”
松花江風景區作為旅游“打卡地”,其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人文景觀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探索和體驗。對此,花園口人民法庭在景區公園內擺起了“普法小攤”,向游客、景區經營者普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為大家提供法律咨詢、訴訟引導等服務。同時,結合實際案例,向游客講解發生涉旅糾紛時該如何維權,讓游客感受到貼心的司法服務就在身邊。
“聽了法官的普法,我感覺游玩的過程中心里更有底了。看到法官的身影后,我就覺得很安心。”在不久前開展的普法活動中,游客張某說。
花園口人民法庭還積極拓展法治宣傳渠道,助力打造和諧有序的旅游文化導向,實行辦案與法治宣傳相結合,最大程度減少矛盾、化解矛盾。
為充分發揮司法審判的教育和引導作用,花園口人民法庭還聯合文旅部門共商旅游治理的方式方法,于節假日踐行“景區辦公”工作模式,深入景區一線,在化解涉旅糾紛、維護景區秩序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滿足游客多元化的司法需求,用實際行動為靖宇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司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