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近年來,貴州省黔南州政法機關按照中央和貴州省、黔南州關于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部署,牢牢抓住教育關愛、預防管護、打擊震懾等關鍵環節,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協調機制,從立法、執法、司法、普法等方面匯聚強大合力,推動未成年人“兩法”“兩條例”貫徹落實,構建“預防+保護+教育”全鏈條法治防線,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撐起藍天、開辟凈土。
共筑“安全堤”讓成長與“法”相伴
“看到警察執勤和警車巡邏,孩子能安全上學,家長也十分放心?!痹诋Y安縣玉山小學門口接送學生的家長潘女士感慨地說。
安全是生命的基石,是成長的保障,更是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的期盼。黔南政法機關將涉未成年人的風險隱患納入社會治理形勢分析研判范疇,緊盯重點領域,聚焦重點場所、重點人員以及網絡環境,以清單化管理、常態化督導,推動多部門協作開展“五大行動”,全方位營造良好法治和社會環境,筑牢守護之堤。
黔南州委政法委充分發揮統籌協調優勢,將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納入平安建設黔南考核重要內容,為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同時,聯合多部門創新運行“五情”研判、“三委聯席”會議機制,實現了信息共享與協同處置的高效運轉。針對涉未成年人矛盾糾紛,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為未成年人成長筑牢第一道防線。
公安機關研究制定系列工作方案及配套措施,持續開展“護校安園”專項行動,大力整治校園周邊治安環境。嚴格落實“路長制”“護學崗”“高峰崗”責任制,做到校園周邊“三見警”,讓家長和師生切實感受到安全就在身邊。同時,加強對網吧、酒吧等未成年人常出入場所的監管清查,完善快速反應機制,力求第一時間處置涉未成年人警情,偵破相關案件,為青少年安全保駕護航。?
檢察機關在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中肩負著重要的法律監督職責,嚴格落實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制度,從嚴懲處此類犯罪。出臺依法介入性侵未成年人案件的工作指引,提高了辦理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工作質效,目前檢察機關提前介入性侵未成年人案件上升37.8%。同時,以案件辦理為突破口,及時發現涉未成年人食品安全、產品質量、煙酒銷售、文身治理、兒童游樂場所設施安全等領域監管漏洞,發出檢察建議180余份,推進“守護校園圈”等專項監督行動,督促相關部門立行立改,筑牢未成年人安全“防護墻”。
法院則針對同學矛盾、校園安全等常見糾紛,與校園糾紛調解委員會聯動,聯合多部門形成“一站式”調處方案,推動矛盾早發現早解決。通過“模擬法庭”“庭審進校園”等活動,將法治教育融入未成年人的學習和生活,增強未成年人法治意識,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
司法行政部門精心選派162名干警擔任161所中小學法治副校長,支持其履行法治教育、保護學生權益、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等7項職責。通過集中談話、實地走訪,深入摸排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線索,筑牢預防屏障,讓法治的陽光照亮每一所校園。
此外,黔南州還創建“元紐扣”、“未”愛“黔”行工作室、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等政法特色品牌,用法治力量全力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撐好“保護傘”讓成長向“法”而行
一頭織密“精細化”防護網防治未成年人犯罪,一頭精準干預幫扶引導迷途少年知返。在黔南州,法治正成為未成年人成長的鮮明底色,勾勒出從“校正”到“遠航”的向光之路。
“我希望這個學期我能多做幾道菜,也希望慢慢改正外面的不良氣息”“我要戒掉游戲癮,成為一名汽修學徒......”今年3月3日,在黔南州啟航學校2025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同學們將自己的美好心愿書寫在心愿卡上,虔誠地掛上樹梢,期待自己的夢想有一天能夠枝繁葉茂。
從“問題少年”到“逐夢少年”的蛻變背后,是黔南政法機關以法治為筆勾勒的成長底色。近年來,黔南州政法機關在法治框架下推動未成年人“六大保護”融合互促,深化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共同把未成年人保護和犯罪防治“抓前端、治未病”工作落到實處。
黔南州檢察院與黔南州啟航學校聯合建立“檢校合作”觀護幫教基地,被最高人民檢察院確定為“全國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創新實踐基地”,聯合開展罪錯未成年人教育轉化。黔南州啟航學校圍繞“行為養成、心理糾偏、文化補缺、技能培訓”四大核心,整合政法、教育、心理等多方力量,通過法治課堂、行為規范訓練、職業技能實訓等立體矯治模式,助力迷途少年重塑價值觀。
“涉罪未成年人往往面臨家庭監護缺失、學校教育斷層、社會融入障礙等多重困境。”黔南州檢察院未檢部門負責人介紹,專門學校通過個性化幫教方案,精準破解成長頑疾。?
檢察機關以最高檢“一號檢察建議”為抓手,構建“檢校合作+社會觀護+家庭教育”三維幫教體系。聯合專門學校、愛心企業及工商聯打造22家“學校型+企業型”觀護基地,聯動公安、婦聯、民政等部門通過“訓誡+督促監護+家庭教育指導+觀護矯正”工作模式,為罪錯未成年人提供技能培訓與就業過渡平臺。針對涉罪未成年人家庭監護不力、當甩手家長等問題,制發《督促監護令》《家庭教育指導令》,跟蹤監督監護人履行職責,聯合婦聯、關工委開展親職教育,從源頭破解“監護缺失、監護不當”難題。??
黔南法院則以“未成年人審判+家事審判”融合模式,打通未成年人保護“最后一公里”。依托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站,對失職監護人開展法治教育與親職能力培訓,通過《關愛未成年人提示書》《家庭教育指導令》等制度,將保護關口前移至家庭層面。司法行政部門組建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專家庫與百人服務團,開通“綠色通道”全程跟進涉未案件,實現權益保護專業化、規范化。
從啟航學校的矯治實踐到全社會協同治理,黔南政法機關用法治編織的“防護網”,不僅托舉起個體成長夢想,更構筑起“司法保護為核心、家庭保護為基礎、社會保護為支撐”的立體防線。
種好“思想花”讓成長借"法"翱翔
未成年人是社會的希望與未來,為守護他們在法治的沃土上向陽生長,黔南州政法機關以系統思維構建全鏈條法治教育體系,將法治實踐與行為養成深度融合,讓法治信仰如春風化雨般浸潤青少年成長全過程。
“法律的底線不容觸碰,未成年不是違法犯罪的‘擋箭牌’?!边@句振聾發聵的警示,在黔南州兩級法院7位院長的“開學第一課”中格外醒目。開學季,他們分赴全州7所中小學,化身“法治引路人”,將校園欺凌、網絡詐騙等典型案例轉化為鮮活的法治教材。這種“案例+互動”的沉浸式教學,如同一把鑰匙,打開了青少年心中的法治之門。
這是黔南州常態化開展未成年人法治宣傳教育的一個縮影。針對不同年齡、地域青少年的認知差異,政法機關組建專業普法團隊,創新“三維融合”工作法:在執法一線,民警處理校園糾紛時同步開展法治教育,實現“執法+普法”現場教學;在調解室里,法官以家庭矛盾為切入點普及《未成年人保護法》,達成“調解+普法”雙重實效;在社會治理層面,將法治元素融入社區網格化管理,形成“社會治理+普法”長效機制。同時,全州定期舉辦檢察開放日、法院開放日等活動,讓青少年走進司法現場,觸摸法律的真實質感。
“法治教育不僅要‘聽得懂’,更要‘用得上’。”隨著“法治副校長”制度的深化,黔南州構建起“校內+校外+家庭”的立體普法網絡。2024年,162名政法干警受聘擔任中小學法治副校長,他們用“案例劇場”“法治漫畫展”等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形式,將抽象法條轉化為生活指南。檢察機關則聚焦性侵、校園欺凌等熱點問題,開展“法治直通車”進校園活動,通過情景模擬、互動問答等方式,教會學生識別風險、依法維權。
在少數民族聚居地,政法干警創新“雙語普法”模式——用普通話解讀法律條文,以民族語言演繹法治故事,既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普法品牌,又精準滿足少數民族青少年的學習需求。公安機關則將防線延伸至校園安全末端,組織民輔警開展“法治安全進校園”活動,系統傳授防騙、防毒、交通安全知識,筑牢未成年人自我保護的“意識城墻”。
陣地建設是法治教育的重要依托。目前,黔南州12個縣(市)均建成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18個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投入使用。這些基地通過VR法治體驗、模擬庭審互動等科技手段,讓青少年在沉浸式參與中拓寬法治視野。數據顯示,近三年來,黔南州未成年人法治教育覆蓋率達100%,法治正成為這片土地上最溫暖的成長底色。
從課堂到司法現場,從城市到鄉村,黔南州正以立體化、精準化的法治教育實踐,為未成年人編織起一張覆蓋成長全周期的法治保護網。當法治的種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終將長成守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參天大樹。
“未成年人保護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黔南州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黔南州政法機關將以堅實的步伐推進未成年人權益保障工作,以高水平的法治力量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