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省安順市平壩區的千家萬戶,一張印有民警照片、姓名、電話、微信的藍底白字“警民聯系卡”,正成為平壩公安深耕“八大警務”、深化基層治理的“金鑰匙”。這個厚度不足1毫米的“平安密碼”,串聯起9個鄉鎮(街道)98個村居的治理網絡,用24小時在線的守護,為29萬群眾織就安全防護網。
全天候守護:危急時刻的生命通道
2023年一個暴雨夜的平壩區天龍鎮興旺村,村民王素珍顫抖著撥通警民聯系卡上的號碼。當民警蹚過齊腰洪水將心梗老人送醫時,這張泛黃卡片的價值被重新定義。在該區鼓樓派出所,社區民警秦童玲的手機號成為轄區居民的“平安熱線”,凌晨尋回走失老人、課間解答學生咨詢的場景每天都在上演。僅2023年以來,全區通過該卡處置緊急求助1825起,化解矛盾糾紛893件,接聽群眾來電超1.2萬次。
2025年4月28日,平壩區城區派出所接到手機店報警:“年過七旬的王女士堅持要買新手機辦電話卡,通話中還頻繁提到‘配合公安機關調查’‘拐賣案件’等字眼。”手機店工作人員想起了民警之前上門走訪留下的警民聯系卡,毫不猶豫地撥通了卡片上民警24小時值守電話。經過2個小時的循循善誘,王女士終于如夢初醒,意識到自己剛剛正在經受詐騙。這種“預警-勸阻-止損”的閉環機制,在三年間為群眾挽回損失超300萬元,電詐案件發案率同比下降35%。民警們通過微信群發送反詐信息1.2萬條,覆蓋群眾超10萬人次,讓防詐知識隨著卡片進入千家萬戶。
民生服務網:從指尖到心間的溫度
在平壩區白云鎮的田間地頭,這張卡片解開了無數民生難題:戶籍民警上門為腿腳不便老人辦證,民警聯合電力人員檢修孤老家庭電路,民警深夜協調留守兒童入學證明......2024年以來,平壩公安通過卡片提供上門服務2300余次,解決群眾訴求1800余件,提供法律咨詢587起。該區夏云派出所的“警企聯動”機制,卡片背面新增的“安全生產專線”,幫助企業在暴雨中挽回損失200余萬元,涉企盜竊案同比下降62%。
走進平壩區天龍屯堡古鎮,青石板上嬉戲的孩童能脫口背出民警電話;工業園區里,夜班工人記得那個帶傷調解糾紛的身影。平壩公安將“腳板警務”與科技深度融合,98個村居實現“一村一警一卡”,20余萬張卡片覆蓋率達98%。2024年12月,群眾通過卡片聯系派出所民警,協助刑偵大隊搗毀一個流竄盜竊灰鵝團伙,偵查民警迅速行動,保護了群眾財產安全,展現了“智慧治理鏈”的高效與精準。這背后,是平壩公安對大數據的深度應用,通過卡片收集的信息,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預警、分析、處置機制,讓犯罪無所遁形。一張張小小的卡片,不僅是警民聯系的橋梁,更是數據賦能社會治理的生動寫照。
雙向奔赴:29萬人的平安答卷
每張卡片都是對群眾的莊嚴承諾。2024年,安順市平壩區收獲感謝信、錦旗逾百件,警民聯系卡使用率同比提升45%。曾因迷路被送回的老人感慨:“這卡片比親人電話還管用!”當78歲的陳女士能熟練使用微信向民警咨詢法律問題時,“全民反詐”的種子已在群眾心中生根發芽。
從屯堡巷道到產業園區,從空巢老人到校園孩童,這張承載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小卡片,正書寫著基層治理現代化的平壩答卷。正如群眾所言:“有他們在,再黑的夜也不怕?!边@或許是對“人民公安為人民”最樸實的詮釋,更是警民攜手共筑平安的生動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