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總擔心飲水機里的水不干凈,現在看到公示的水質檢測報告和定期的清洗消毒記錄,喝水更放心了!”7月4日,海南省儋州某小區居民李阿姨笑呵呵地對記者說。
這一轉變,得益于儋州市人民檢察院積極履行公益訴訟檢察職能,針對轄區部分小區的現制現售飲用水機站存在的衛生安全隱患,依法制發檢察建議,有效推動現制現售飲用水機站規范化運營,為群眾擰緊飲用水衛生的“安全閥”。
檢察干警到某小區現制現售飲用水機站開展“回頭看”。記者覃創源 攝
發現飲用水機站存衛生隱患
今年2月底,儋州市檢察院在履行公益訴訟職責過程中發現,儋州市部分居民小區的現制現售飲用水機站存在未及時進行水質檢測等不規范運營的情況。
“我們發現部分飲用水機站公示的水質檢測報告已超過有效期,有的甚至‘張冠李戴’,檢測報告的采樣點不是該飲用水機站的出水口。”檢察官譚清亮告訴記者,在摸排過程中詢問管理人員時,對方含糊其詞,也無法提供近期飲用水機站的清潔消毒記錄和水質檢測報告。
檢察干警走訪多個小區,查看飲水機站的相關證明文件、清潔消毒記錄、濾芯更換情況,詢問管理人員日常維護流程、聽取附近居民的使用感受,發現這樣的情況并非個例。
“有的飲水機站距離垃圾箱不到10米遠,有的甚至緊挨著垃圾站,這樣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檢察官助理羅閏娣介紹,根據《海南省城鎮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規定》,各類蓄水設備應當加強衛生防護,低位水池10米范圍內不得有廁所、垃圾堆、污水溝等污染源。
部分飲水機站還存在未及時進行設備清洗、消毒及維護的情況。如某小區飲水機只有外部清洗記錄,沒有內部消毒殺菌記錄,有的保養巡查記錄為空,這些都不符合相關規定。此外,現制現售飲用水機站未公示直接管水人員有效健康證明、衛生培訓合格證明。
“我們平常就圖個方便,直接在這里打水喝,還真沒注意過這些問題。要是設備不衛生,那喝進去的水豈不是不安全?”小區居民王先生說。
據了解,這些現制現售飲用水機站制售的水源為市政集中飲用水,通過設備內的過濾裝置凈化后出售。如果運營不規范,原本的“放心水”反而可能造成健康隱患。
制發檢察建議督促整改
針對發現的問題,儋州市檢察院向市衛健委發出檢察建議書,要求依法履行城鎮飲用水衛生監督和管理職責,對上述現制現售飲用水機站未進行水質檢測、與垃圾站等污染源距離較近等情形進行督促整改;此外,加強行業監管,進行全面排查,推動規范運營,切實保障好群眾的飲水衛生安全。
儋州市衛健委收到檢察建議后迅速響應,制定整改方案,對儋州市60余個現制現售飲用水機站逐一排查,對發現的問題一一記錄,約談相關責任人,依法責令經營單位立即整改。
經過兩次“回頭看”,檢察干警發現,不規范運營的情況已有了較大改善:設在垃圾站點旁邊的飲水機統統“挪了窩”,徹底遠離污染源;在飲用水設備的醒目位置,營業執照、濾芯衛生許可批準文件、最新水質檢測報告、日常清洗消毒維護記錄信息等整齊公示;執法人員定期對所有飲水機出水口進行采樣檢測,確保水質達標;設備的外部清洗和內部消毒殺菌工作全面完成,整改過程全程公示,接受群眾監督。居民李女士感嘆:“如今看著這些設備,放心多了,水喝著也安心。”
為提高現制現售飲用水機站經營者的法治意識和責任意識,檢察官在“回頭看”時還開展了普法宣傳。
“通過普法,讓經營者清楚認識到自身的責任和義務,明白規范運營的重要性。”譚清亮說,相關行政機關也表示,將持續加強監管及常態化抽查力度,確保現制現售飲用水設備規范運營,讓居民喝上安全、健康的飲用水。
飲用水安全是關系民生的“關鍵小事”,更是公益訴訟檢察守護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頭等大事”。下一步,儋州市檢察院將持續跟蹤整改過程和整改效果,督促相關部門加強對現制現售飲用水機站的日常管理與維護,凝聚合力,守護好居民飲用水衛生的“安全閥”。(覃創源 馬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