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矛盾調解到惠民服務,現在不出連隊都能解決!”如今,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這樣的基層治理新氣象讓職工群眾交口稱贊。
近年來,第一師阿拉爾市創新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打造“網格服務+法治宣傳+村民議事+科技賦能”四維一體治理模式,讓組織扎根一線、服務直達基層、問題就地化解,繪就基層治理嶄新篇章。
網格化——織密基層治理“幸福網格”
“太感謝你們了,通過調解終于把我們的工資要回來了?!苯?,在一師十二團綜治中心,來自四川的闞大哥高興地說道。
他和另外15名農民工領到了被拖欠的工資,共計9.86萬元。這得益于“司法+綜治”的聯動機制,司法所入駐綜治中心網格,讓專業調解服務直達基層末梢,矛盾糾紛被快速解決。

該師市著力構建“綜治中心統籌、多部門協同”的基層治理新格局,通過整合司法行政、公安、民政等資源,推動1936名專兼職調解員、1716名“法律明白人”、30名黨員律師等專業力量下沉網格,打造20個公共法律服務站和206個工作室,構建起全域覆蓋的“15分鐘法治服務圈”。同時,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樞紐作用,建立“黨支部+派出所+司法所+婦聯+民政”的聯調聯動機制,形成“問題聯治、矛盾聯調、平安聯創”的工作合力。
今年以來,通過綜治中心網格化治理模式,該團化解各類糾紛30余起,實現“小事不出連、大事不出團”,切實筑牢基層治理防線。
法賦能——多元治理激活“一池春水”
“張大爺,這個‘高收益理財’是騙局!”在金銀川街道綜治中心,普法志愿者正為老人們揭秘詐騙新套路。這樣的“銀發反詐課堂”已成為該師市各團場一項常態化活動,通過宣傳講解、案例剖析等接地氣的方式,讓防詐知識入腦入心。

“現在遇到可疑信息,我們都會多留個心眼?!崩钅棠痰脑挼莱隽诵麄鲗嵭?。
該師市在普法與調解工作上不斷推陳出新。
借“法治大培訓”契機,該師市打造別具一格的“講、唱、演、研、問、獎”六維普法矩陣。一方面定制“訂單式”普法清單,精準對接群眾需求,實現靶向送法。另一方面,通過發放調查問卷等方式,細致梳理出30余項群眾的法治需求,創作普法順口溜、快板、小品、詩畫舞等文藝宣傳節目100多個,開展“法治文藝進基層”等專項活動50場次,組織普法宣傳活動400余場,參與群眾16萬余人次,發放宣傳資料3.2萬份,實現法治宣傳“入心入耳”。
在矛盾調解領域,該師市整合司法、信訪等資源,建立“1+4+N”調解機制(1個綜治中心統籌,4支專業隊伍支撐,N個網格聯動),組建150人的專家調解庫覆蓋20余個專業領域,通過“早發現、早介入、早化解”三級排查機制,2025年截至目前,累計調解糾紛3255件,成功率99.72%,涉案金額1.82億元,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中心”。
議事臺——激發居民自治“內生動力”
走進十六團塔河源景區,孩童的歡笑聲在秋千上蕩漾。這個昔日的普通連隊,如今已成為網紅打卡地。隨著該團鄉村游火爆“出圈”,老百姓的腰包也越來越鼓,而這些喜人的變化都離不開居民自治平臺的搭建。
“從項目規劃到糾紛調解,大伙兒都能參與,議事平臺讓居民從‘旁觀者’變成了‘當家人’?!本用窭畲蠼闳缡钦f。
在創建“生態旅游名鎮”過程中,十六團依托“有事好商量”“援法議事”平臺,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科學論證旅游項目引進方案,實現了鄉村旅游與基層治理的良性互動。

近日,在九團13連,“紅黃黑榜”評議正在火熱進行。
“上月我家上了紅榜,這月要繼續保持!”職工老王干勁十足。
該團通過“百姓說事”“庭院議事”等特色平臺,連隊先后解決了環境整治、產業發展等多項民生實事,還捧回了“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等榮譽。
“現在辦事有地方說,說了有人聽,聽了能解決。”退休職工王長坡感慨道,這種自治模式不僅提高了連隊治理的效率,也極大地增強職工群眾之間的歸屬感和責任感。
從旅游發展到小區建設,一個個“小平臺”撬動治理“大格局”,實現了基層治理成效提質升級。
暖心站——科技賦能筑牢“治理根基”
近日,阿拉爾市綠地陽光小區居民杜女士通過綜治平臺反映,門口的窨井蓋松動,存在安全隱患。
接到訴求后,社區工作人員立即聯系相關部門,迅速排查并完成整改,消除安全隱患。

從反映問題到解決問題,整個過程高效順暢,贏得居民的點贊:“反應迅速,處置快捷有效!”
該師市通過推行“互聯網+”工作新模式,建立線上調解室,智慧法庭、智慧司法等為群眾鋪設“依法、便民、高效”社會治理“快車道”;構建符合轄區實際的“1+4+1”基層智治平臺,大數據分析自動流轉、精準推送問題,大大簡化群眾訴求解決和咨詢流程,跑出了矛盾化解“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