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軍“參觀廟壩紅色革命法庭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前夕,重慶市法院重點聯絡活動“深入推進‘楓橋式人民法庭’建設”座談會在重慶市城口縣法院召開。與會代表委員對城口縣法院深入推進“楓橋式人民法庭”建設工作給予高度肯定:“城口縣法院廟壩法庭的紅色司法實踐,是重慶法院深入推進‘楓橋式人民法庭’建設的真實縮影與生動寫照。”
完成紅色革命法庭1.0+版建設任務,持續推進紅色革命法庭2.0版建設,是城口縣法院以實實在在的司法實踐,向黨的生日獻上的深情禮贊。
紅色基因 繪就司法為民新“楓”景
走進城口縣法院廟壩人民法庭,迎面而來的紅色法庭文化墻讓人感到震撼——“重慶紅色革命法庭”八個鎏金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當年革命法庭上的法槌聲仿佛能穿越時空,直擊人心。
據城口縣法院院長向亮介紹,城口縣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全國第二大蘇區——川陜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享譽全市第一個打出地方紅軍旗幟的縣、第一個迎來紅軍主力部隊的縣、唯一一個成建制建立縣區鄉村蘇維埃政權的縣。1933年10月,城口縣蘇維埃政府成立時內設革命法庭。革命法庭在黨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在保衛紅色政權、服務經濟建設、保障群眾權益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城口蘇區形成了完整的蘇維埃法律體系和司法組織體系,是黨在西部地區早期的法治實踐,為革命根據地的鞏固和人民司法事業的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
近年來,城口縣法院立足廟壩紅色革命法庭作為“重慶第一革命法庭”的特色優勢,傳承弘揚紅色革命法庭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活化運用紅色司法資源汲取奮進拼搏偉力,將老區精神和革命傳統轉化為生動的司法實踐。以廟壩法庭為示范點,準確把握紅色司法人民性的本質屬性,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細化便民利民措施。升級改造訴訟服務中心,一站式提供咨詢、立案、查詢等司法服務;堅持“好傳統+高科技”等帶動法庭工作全面提質增效,推動人民法庭深度融入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妥善審執涉西渝高鐵、G69銀百高速等矛盾糾紛,服務保障重大工程項目建設,打造了一幅生動的司法為民“楓”景圖。
薪火傳承 激活基層治理“神經元”
“在我們的身邊,有這樣一位青年法官……”近日,城口縣法院“老區薪火·青年擔當”主題演講比賽活動現場,13名青年干警以身邊事例為筆、以司法情懷為墨,賡續紅色司法血脈、汲取革命奮進力量。紅色司法的星火,從未間斷,從星星點點到如今的薪火傳承,亙古不變的是司法為民的赤誠初心。
城口縣法院組建了一支平均年齡28歲的“青年突擊隊”。青年干警鏗鏘的步伐在巴山渝水間留下閃光的足跡:3名“90后”干部主動加入駐村工作隊伍,長期扎根基層一線,助力鄉村全面振興;2名青年干警撰寫的兩篇案例入選最高人民法院多元解紛案例庫;43場“送法上門”的法治宣講讓民法典等法律法規飛進千家萬戶;63次深入基層開展巡回審判,將法庭搬到“高山上”“水庫旁”“花田間”……
在“紅城有法·河畔清風”清廉品牌引領下,城口縣法院賡續傳承紅色司法思想教育史、紅色司法制度建設史、紅色司法監督執紀史,增強干警“不想腐”的思想自覺,扎牢干警“不能腐”的制度籠子,強化干警“不敢腐”的高壓震懾,持續奏響風清氣正最強音。全體干警深受激勵和警醒,工作作風持續改進,建功新時代積極性主動性明顯增強;法院政治生態持續優化,工作效能持續釋放。
夜幕降臨時,辦公大樓前的國徽與青年干警胸前佩戴的黨員徽章閃閃發光,柔和的月光灑在青年干警們穿梭的身影上。訴訟服務中心“24小時自助服務區”的指示燈明滅閃爍,丈量著新時代司法為民的赤子之心。
90多年前,紅軍在這里播撒下法治的星火;如今,城口縣人民法院將紅色基因融入司法血脈,以獨特的紅色司法實踐,讓莊嚴的法徽與閃耀的黨徽在這片熱土上交相輝映,譜寫了一曲新時代法治建設的壯美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