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想不到這么快就能拿到賠償款,太感謝你們了!”陜西藍田縣三里鎮村民王某(化名,下同)握著調解員的手激動地說道。日前,王某父親在李某家翻建房屋時不慎跌落受傷,雙方因賠償問題多次協商無果。后王某將“急難愁盼”反映至三里鎮綜治中心。當日,三里鎮綜治中心及時組織入駐人員、村干部、律師、鄉賢等人員為雙方調解矛盾糾紛。
調解中,律師從法律角度“解剖麻雀”;鄉賢引用《呂氏鄉約》中“患難相恤”章節,援引“書其善于籍,以告鄉人”傳統文化;多元力量從“法、理、情”等多角度調解糾紛,成功使王某和李某自行達成協議并當場履行,贏得了群眾的支持與滿意。
鳴鐘議事、讀法誦約、以案釋法……藍田縣三里鎮綜治中心多措并舉,努力實現群眾化解矛盾糾紛“最多跑一地”的工作目標。作為我國第一部成文鄉約《呂氏鄉約》的發源地,三里鎮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緊抓綜治中心建設運行重大契機,通過資源融合、力量聚合、網格整合,推動基層治理集約化、矛盾化解多元化、風險防范協同化,全力打造具有鄉土氣息的基層社會治理新高地。
資源融合 全線發力 完善多元共治體系
藍田縣三里鎮認真落實上級關于綜治中心建設運行工作的安排部署,率先完成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實物化辦公、實體化運行。硬件設施方面,三里鎮對原有分散的辦公場地進行優化重組,打造出功能齊全、設施完備的綜治服務樓。辦公區域分為三層,集信訪接待、矛盾調解、法律援助、心理咨詢、網格管理等多項功能于一體,初步實現“一站式”服務,真正讓群眾切身感受到綜治中心的實際成效。機構設置方面,成立由黨委書記任組長,班子成員任副組長,科所站等職能部門中層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工作專班,加強人員配備、明晰任務分工、擰緊責任鏈條,夯實了綜治中心建設運行成效。人員入駐方面,組織“2+4+N”等職能部門干部入駐綜治中心集中辦公,明確專職聯絡人員,匯集了基層治理工作合力,提高了基層矛盾風險源頭預防和化解能力。
力量聚合 全員參與 建強矛盾化解陣地
矛盾化解是綜治中心的核心任務,三里鎮地處城鄉結合部,人口基數大、涉及征地拆遷項目多、信訪矛盾糾紛繁雜。三里鎮綜治中心依托呂氏鄉約發源地的文化優勢,結合新時代“楓橋經驗”,將鄉約文化融入基層矛盾調處實踐之中,探索推廣“楓橋+鄉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法。同時,定制《三里鎮綜治中心調解員信息手冊》,內含鎮村干部、司法干部、社區民警、網格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鄉賢、律師、志愿者等各行各業調解人士,形成“1+N”矛盾聯調聯處力量機制,群眾可以根據需求自主選擇調解人員依法開展調解,形成登記受理、依法調解、跟進化解為一體的一條龍解紛工作閉環,為綜治中心建設運行增實效。
網格整合 全域聯動 筑牢風險防范屏障
風險防范是綜治中心的重要任務,三里鎮綜治中心通過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實現對各類風險的全程管控。通過探索實行“一巡查、兩走訪、三必到、四必訪、五必報+周工作任務清單落實督導”的“12345+X”工作法,實現“五位一體”的閉環管理模式。設立鎮級網格長1名,村級網格員30名,充實到239個小網格中,全面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修訂和完善“說事評理、定分止爭、依法調解、跟進化解”的“四步矛盾糾紛化解法”,讓村民日常生活因小利益、小格局、小事情發生的小問題、小糾紛、小矛盾實現隨時出現及時解決。
藍圖已經繪就,奮進正當其時。藍田縣三里鎮綜治中心將緊抓綜治中心建設運行契機,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充分喚醒厚植在鄉村沃土中的自治因子,以“楓橋+鄉約”治理模式讓“法安天下、德潤民心”的法治思想春風化雨般滋潤群眾心田,推動實現群眾“進一扇門、解萬般難”的工作目標,努力將綜治中心建設成為基層社會治理的“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