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中的大唐不夜城流光溢彩,無人機巡航軌跡與古建筑飛檐交相輝映,暖心警務會客廳里民警輕撫孩童傷口,智慧平臺預警聲與游客歡笑聲此起彼伏……陜西省西安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隊以"四道防控圈"為基石,以科技賦能為引擎,以民生需求為導向,構建起“空地一體、精準智控、服務前置”的立體安保體系,為千萬游客織就360度平安圖景。
實戰化布防:四道防控圈筑牢安全屏障
“全體注意!三號網格發現配電箱火情!”春末夏至、天干物燥,警用無人機通過日常巡查,敏銳捕捉到電線桿上的異常閃光,畫面實時傳回指揮中心,經研判,將警令迅速下達至距離最近的派出所巡邏民警,西安市公安局灞橋分局民警立即趕赴現場,使用隨車滅火器撲救,同時聯動消防部門,僅用5分鐘便將火勢徹底控制,未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據了解,治安管理支隊無人機大隊日均派出常態化巡航80余架次,節假日期間130余架次,旨在織密安全網,為人民群眾的安全保駕護航。
此次安全隱患排查更得益于西安公安構建的“環市、環城六區、環區縣、環林區”四道防控圈——依托派出所、暖心警務會客廳、公安檢查站等,形成“一張圖”實現風險隱患精準過濾、違法犯罪動態打擊。
在周至縣水街景區,古色古香的石板路上演著暖心一幕。巡邏民警方斌發現一名與父母走散的小女孩摔倒擦傷,立即將其抱至“暖心警務會客廳”,用急救箱中的碘酒、棉簽處理傷口,并通過指揮中心聯動搜尋。20分鐘后,孩子安全回到父母懷抱。這樣的“暖心警務會客廳”遍布全市重點景區,配備急救箱、充電器等便民設施,據不完全統計,“五一”期間累計提供救助服務千余次,成為游客心中的“平安驛站”。
智能化賦能:大數據引領守護“詩與遠方”
“客流量即將觸發預警閾值,請啟動分流預案!”西安公安治安管理支隊依托“1+9+N”社會治安防控實戰應用系統智慧平臺,整合公安自建感知設備與社會監控資源,實時監測到兵馬俑景區瞬時客流達最大承載量80%,系統自動觸發預警,通過短信、APP推送及景區廣播提示游客錯峰游覽。對20個重點景區人流、車流及突發事件實現“一屏統覽”,動態調整遠端道路管控和警力部署。
“快看,那個是機器人巡邏警察”在大雁塔南廣場警用機器人吸引住了來來往往的人流,孩子們爭相和其握手、互動、打招呼。結合假日期間轄區社會面特點,為強化景區、商圈等人員密集場所等的巡邏防控力度,加強科技賦能,治安管理支隊統籌布防,細化應急預案,西安市公安局雁塔分局精準施策、科學部署,在大雁塔北廣場,打造了“車巡+步巡”“無人機巡+機器人巡”“定點巡+流動巡”立體巡防模式。無人機科學調度,強化地空一體管控;警用機器人全面搭載警燈、擴音器和執法記錄儀開展巡邏;警犬全副武裝,依靠敏銳洞察力守護來往人員、物品安全。不僅提高了街面見警率、管事率,更是移動的警務“宣傳員”,讓群眾出行安全感觸手可及。
便民化服務:一站式辦理解燃眉之急
今年以來,治安管理支隊以“預防警務、主動警務、連心警務、智慧警務”為工作思路和指引,從細處著手,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和辦事效率。
“這下可完了,身份證丟了還怎么繼續玩!”5月2日傍晚,來西安旅游的張先生在酒店前臺急得團團轉。原本滿心期待的古城之旅,卻因身份證意外遺失蒙上陰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他撥通了西安未央公安官方微博公布的戶政大廳電話。
電話那頭,值班民警立即開啟“應急服務通道”:“您別著急,五一期間我們正常辦公!帶上電子駕照就能辦理。”暖心的答復讓張先生吃下“定心丸”。當他匆匆趕到戶政大廳時,民警早已備好辦理材料,僅用15分鐘便完成身份證補辦手續。考慮到張先生一家行程安排緊張,民警主動提出:“給您開份戶籍信息證明,住酒店、乘車都能用!”
“沒想到西安警察的服務這么熱情周到,為你們點贊!”握著戶籍證明,張先生感慨萬分。這正是治安管理支隊推行“便民化服務”的生動縮影——通過“線上咨詢+線下快辦”雙軌模式,落實“一次性告知”“容缺受理”等機制,在節假日期間為群眾提供不間斷服務,讓戶籍業務辦理更高效、更貼心。
從無人機巡航的科技之光到民警掌心的溫度,從智慧平臺的數據流動到便民服務的暖心細節,西安公安治安管理支隊正以"細致、精致、極致"的標準,將千年古都的文旅安全防線鍛造成“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平安長城。這座將盛唐氣象與現代警務完美融合的城市,正用360度守護書寫著"常來長安"的平安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