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區法院根據法律服務清單為企業提供精準服務(資料圖)
涪陵區檢察院檢察官走進企業收集意見建議(資料圖)
涪陵區公安局幫助企業解決民爆物品跨區域使用難題(資料圖)
近年來,重慶涪陵始終堅持把工業立區、制造強區作為首位戰略,牢牢扭住做強工業“主引擎”,當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課代表”,積極培育新動能新優勢,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2024年新增市場經營主體1.6萬戶,全年完成工業投資323億元、全市第一,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突破27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8%,工業對GDP增長貢獻率超70%,以工業有力支撐助力全區生產總值突破1700億元。
體現大區擔當、展現大區作為,重慶市涪陵區堅持統籌好發展和安全,持續厚植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沃土。2024年6月以來,涉及800余戶商鋪的涪陵某大型商業綜合體欠租、欠薪、欠保問題日益突出,商鋪業主等數百人開始聚集維權。面對這起跨多個省市的疑難糾紛,涪陵區委政法委堅持助企紓困、為民解難,成立由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任組長,區政府分管副區長任副組長,政法部門及其他10個所涉區級部門為成員的處置工作領導小組,下設5個工作專班分頭開展工作,聚焦業主溝通、協議簽訂、司法確認等關鍵環節,項目化、清單化閉環推進處置。至今年初,兌付了商鋪業主租金300余萬元,清欠完畢員工工資、稅款、保潔費等,依法平穩有序地解決了這起棘手的群體性糾紛。
全方位助企化解糾紛,是涪陵打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常態之舉。近年來,涪陵多維度探索創新服務企業發展的實招新招,全力推動建設公平高效、開放包容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包干服務
“頭雁”領航出謀劃策
“有幾個重點企業負責人都在這微信群里,只要誰有問題在群里提出來,都會有人幫我們想辦法。”重慶首鍵藥用包裝材料有限公司負責人唐光文愉快地說道。自2008年通過招商引資來涪陵后,這家企業一直扎根涪陵并發展壯大,問其原因,唐光文滿懷信心:“他們把我們企業的事當成自己的家事來辦,哪個企業都愿意在這樣的環境下發展。”
唐光文口中的微信群,正是涪陵區專門為企業打造的便捷溝通交流平臺,群里的企業負責人,但凡遇到法律難題或者經營中的問題,不用到處跑、四處問,掏出手機就可以直接尋求政法機關的幫助。這是涪陵區實行領導包干服務的一項惠企舉措。
包干服務,是涪陵區政法系統服務園區開發區建設的基本制度。今年3月,涪陵區委政法委創新出臺了《全區政法機關“包產業、包企業、包項目”以法治之力助企紓難解困工作方案》,成立由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任組長,副區長、區公安局局長,區法院院長,區檢察院檢察長,區司法局局長任副組長,政法機關各領導班子成員參與的政法機關“三包”工作領導小組。
領導小組組建了24個工作專班,分別圍繞轄區重點產業、重點企業、重點項目,按照“一個服務對象、一個領導干部、一個工作專班、一個專家團隊、一套包保方案”“五個一”要求,統籌全區政法資源力量,建立法律服務清單,全面推進政法機關“三包”專項工作。
比如,榨菜產業作為涪陵的品牌產業,由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包干負責,直接對接涪陵榨菜集團、涪陵天然食品有限公司等5家龍頭企業。副區長、區公安局局長牽頭負責先進材料產業,直接對接華峰集團等5家龍頭企業,區法院院長,區檢察院檢察長和區司法局局長以及政法各部門相關副職,都有自己包干服務的“責任田”,所涉的24個重點產業、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就是現今涪陵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盤。
區級政法各部門也在對口服務企業基礎上,細化了本部門的包干服務職責。比如,涪陵區公安局在民警包干服務企業基礎上,每年修訂服務企業方案,自2023年起,每年更新16個具體服務項目板塊。針對某企業反映民爆物品不能跨區域使用的問題,區公安局立即進行研判,在依法依規做好監管的前提下,解決了民爆物品跨區域使用難題,僅這一項舉措,即幫助企業每年節約近2000萬元成本。
集成服務
攻堅克難紓困解憂
2023年8月,涪陵區統籌28名優秀年輕政法干警組成除險固安政法攻堅隊,專門幫助企業解決疑難雜癥。這些年輕干警都有各自擅長的專業領域,有拼勁、有干勁,大家相互補臺,相互促進,在服務企業中鍛煉成長。這支年輕的政法攻堅隊逐步壯大,如今已是涪陵區政法服務企業的一支“輕騎兵”。
涪陵區的“調得快”矛盾糾紛調處平臺,是由退休政法老干部支撐起來的一支矛盾糾紛化解專家隊伍。目前這支隊伍有近30人,他們政策法律水平高、經驗豐富、處事公道,很受企業歡迎。其中,退休的涪陵區委政法委原副書記劉本輝領銜的一支“調得快”團隊,依理依法快速化解了若干重大矛盾糾紛,是涪陵除險固安、攻堅克難的一支響當當的調解隊伍。
除了這“一老一少”攻堅服務隊外,涪陵政法各部門還充分發揮各自職能,創新服務方式,組建有各式的專門服務隊。
“貴公司如果發現有其他公司侵犯你們的知識產權時,一定要及時舉報。”“您還希望我們提供哪些方面的法律服務?”今年3月,涪陵區檢察院檢察官走進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就新能源汽車電池回收拆解、知識產權保護等相關問題與公司負責人進行了交流,并收集了意見建議。
像這樣主動走進企業提供更加精準優質的法律服務,不止檢察院一家。2022年以來,涪陵區組建由法官、檢察官、警官和律師組成的10支政法服務隊,奔走在法治服務企業的一線,服務全區重點企業,定期收集了解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遇到的合同糾紛、勞資糾紛、生產安全等各類問題,及時協調解決,把企業家當自家人,把企業的事當自家的事,不斷提升服務企業質效。今年以來,涪陵區政法服務隊共走訪企業67家,召開座談會19場,收集訴求165條,辦結165條。
約見服務
制度化暢通溝通渠道
“真不知道怎么辦了,公司沒法經營了。”去年5月,涪陵某醫療設備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周力(化名)向區委政法委打來電話求助。
原來,該公司銀行賬戶被江蘇省南通市公安機關一攬子凍結。因公司日常運營資金均存于該賬戶,周力焦急之下通過微信公眾號了解到涪陵區民營企業家約見政法機關負責人制度,以電話約見提出申請。經了解,初步判斷可能是有其他資金流向的銀行賬號從事了違法活動。在梳理公司運營和銀行賬戶日常使用情況后,涪陵區委政法委隨即向南通市委政法委發出協作函,經南通市辦案機關初步核實,決定對所涉賬戶變更為定額凍結,剩余資金待偵查核實后另行處置。
“公司賬戶內絕大部分資金可以正常使用了。多虧有這個約見制度,企業遇到困難隨時能找得到相關負責人,短時間內幫我們解了燃眉之急,太感謝你們了!”6天后,周力給區委政法委打去了感謝電話。
周力提到的約見制度,是涪陵區委政法委于2023年9月創新建立的民營企業家線上線下約見政法機關負責人制度。民營企業家可以通過熱線電話、微信公眾號、區法治服務民營經濟工作站等多途徑提出約見申請,約見內容涵蓋法律法規政策咨詢、協調生產經營事項、提出意見建議、舉報政法干警違紀違法行為等。
“被約見政法機關落實專人負責組織實施約見,對合理合法意見建議酌情采納,對合理訴求依法辦理,對投訴線索專人跟辦并及時反饋采納、辦理情況,推動約見事項登記、受理、辦理、回復全流程閉環管理。”涪陵區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說道。
這項制度構建了企業領導層與政法部門主要負責人隨時溝通交流的橋梁,減少了過去“門難進、人難找、事難辦”的難題。直接約見政法部門領導,也減少了政法部門內部層層匯報請示的程序性繁冗,極大地提高了為企業排憂解難的效率。目前,涪陵區已通過這項制度組織約見了46人次政法領導干部,幫助企業解決52個困難問題。
組團服務
全力以赴惠企強企
針對涪陵企業涉外業務日益增長的需要,涪陵區委政法委(區法學會)牽頭,區司法局等部門正全力推動該區涉外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涪陵區組建了10支“涉企法律服務團”,推動12家法律服務機構與34家商會開展結對服務,聯系服務經營主體3000余家次。聯合律所組建“律小青”青年律師志愿服務團,主動問需于企,引導幫助企業依法依規生產經營。
據涪陵區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營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上,涪陵區幾十年如一日,久久為功,始終堅持高位推動,夯實法治這個基本盤,形成了強有力的組織領導體系和較為完善的服務保障機制。政法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精準嚴打涉企犯罪,在糾治企業內部犯罪、打擊涉企網絡犯罪、聯動懲處侵權犯罪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績。2024年,涪陵政法部門辦理的黃某某、呂某某通過自媒體編造、發布、轉載民營企業負面信息從而勒索企業財物的刑事案件,被最高人民法院作為典型案例,寫入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所作的工作報告。在多元化解涉企難題上,涪陵做大做強“區——鎮街——村社”三級調處平臺,常態化開展涉企糾紛攻堅化解行動,聚力訴調效能提升,探索復調雙重解紛等機制,多項舉措獲中央社工部、國家信訪局和司法部的充分肯定。
當前,涪陵立下了再造一個涪陵工業的宏偉目標,全力以赴拼經濟,力爭全年工業產值邁上3000億元臺階。至2027年,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00億元、工業總產值4000億元、工業增加值1000億元“三個千億級”核心目標。
持續構建一流的法治化營商環境,是涪陵統籌做好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的重要基礎性工程。涪陵區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優”無止境,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涪陵區將持續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集成政法力量全力以赴惠企援企穩企強企,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