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在南濱路巡邏。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重慶再次成為全國熱門旅游目的地,給重慶的景區治理帶來不小的考驗。為此,重慶公安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警務運行機制,依靠科技手段精細構筑景區防控“安全網”,以“科技+機制+共治”模式,積極助力景區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準。
智能感知預警 因“流”靈活施策
“洪崖洞景區瞬時游客接待量即將達到峰值,請各區域執勤民警按預案采取限流措施。”5月1日18時04分,渝中區公安分局指揮中心啟動應急預案,對人流進行有效疏導。
“科技是我們實現洪崖洞、解放碑等熱門景區精細化管理的重要工具。”渝中區公安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記者見到,在指揮中心巨大的電子屏幕上,解放碑、洪崖洞景區及周邊道路的3D電子沙盤圖像、執勤民警具體位置以及景區內實時游客人數等信息都清晰在列。
“我們以解放碑、洪崖洞等熱門景區為重點,將周邊分為多個圈層,根據人流量密集程度的不同,制定實施不同的預案。”該負責人介紹,當游客數量超過一定閾值后,公安機關會及時啟動相應預案。
例如,當洪崖洞景區中心區域人流達到一定數量時,在該區域執勤的民警將接到指令,指引游客有序進出,防止發生踩踏;在外圍圈層的執勤民警也將適時對洪崖洞周邊的相關路段以及千廝門大橋等區域采取臨時交通管控措施;同時,視頻監控巡邏的民警還會將注意力放在人群密集區,一旦發現密集增量,馬上就會通知現場執勤民警加強宣傳引導。
“城市越是‘超大’,治理越要細致。”市公安局交通巡邏警察總隊相關負責人介紹,例如,洪崖洞景區通過道路改造、停車優化、單向通行交通組織等多層次、全方位治理,實現了人車分離、安全有序,高峰期道路通行能力提升了30%。
“五一”假期期間,針對中心城區43個熱門景點,公安交管部門堅持“一點一方案”,依托中心城區智能交通管理應用,動態監測景點周邊車流、車速等指標,綜合運用交通信號調控、交通組織優化等措施,實施“近端控流+遠端分流”精準管控,最大限度平衡路口、路段、區域的交通流量,保障景區及周邊道路通行安全有序。
精細構筑人流密集區域 防控“安全網”
“五一”假期期間,無人機燈光秀每晚上演,南濱路成了游客聚集打卡的熱門地。
南岸警方根據每次飛行活動規模劃分安全風險,通過提前制定精細化預案,將每一名警力的部署與現場情況、擁擠程度等實現動態關聯,做到“警力跟著警情走、勤務圍著問題轉”,以科學用警提升現場管控能力。
如今,這套通過“分類+分級”管控機制,制定精細化預案,再將警力部署與現場情況、擁擠程度等動態關聯的創新機制,已成為重慶公安應對人流高峰、保障群眾安全的“法寶”之一。
“5、4、3、2、1……北京時間,零點整!”1月1日凌晨,2025年新年鐘聲在解放碑上空敲響,現場10多萬人發出“新年快樂”的歡呼,而警方的應急預案早已開始實施。
“2024年12月31日晚上8點多,我們監測到解放碑步行街核心區域人流達到4萬多人,立即啟動了相應預案。”市公安局治安總隊相關負責人介紹,重慶警方提前一個月多次實地踏勘,開展風險評估等工作,制定了應急預案。
“我們以解放碑為中心,將周邊分為核心區、嚴控區、疏散區3個區域。”該負責人介紹,針對每一個區域,預案精細分配了相應警力,甚至細化到每個人該做什么、該關注什么。
“按照預案啟動限流措施!”隨著現場指揮部發出指令,現場警力對進入解放碑的人員進行有效疏導。執勤民警在民權路、鄒容支路、民族路等進入解放碑的路口組成了“人墻”,引導游客“單進單出”,防止發生混亂。
在解放碑步行街上,民警們也通過手拉手形成“人墻”,對人員聚集區域進行穿插分隔,確保不出現擁擠踩踏。
在周邊的延伸方向,例如八一路、青年路、中華路等道路,現場執勤民警則按照預案安排,使用警戒線、水馬等進行限流。
新年鐘聲響起后,大量市民和游客開始從解放碑離開,現場指揮部又不斷按照預案和現場情況,一邊對各個點位的公安民警傳達現場情況,一邊安排公交、軌道等根據預案派出公交車、軌道交通列車等疏散群眾,凌晨1點半左右,10多萬人順利從解放碑疏散完畢。
多方力量參與 實現景區治安高效守護
節假日期間,一些熱門景區的人流量出現常態化高位運行,帶來不小的治安管理難度。
“你是干什么的?”
“我……我是這家店的員工,來拿東西……”
前不久的一天晚上,一個人影在觀音橋商圈一家商鋪外徘徊。隔壁商鋪的店員發現后,隨即詢問對方是誰,那人卻一直支支吾吾。
“附近的店鋪都熟得很,我根本沒見過這人。”該店員隨即報警。江北區公安分局觀音橋商業區派出所民警立馬趕到,將其抓個正著。經審訊,此人準備伺機實施盜竊作案。
“我們創立了‘十戶聯防’協同機制,以填補警力不足的缺陷。”江北區公安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民警將1分鐘響應范圍內的臨街商戶編為聯防小組,教會商戶門衛使用鋼叉、盾牌等裝備并組織演練,協助民警做好排查治安隱患、處置突發事件等工作。因此,作為“十戶聯防”的一個小組,門店之間都非常熟絡,能第一時間發現可疑人員。
另一熱門景區磁器口的公安機關,則選擇通過建立“專業警力+社會力量”的協作機制,來改善警力不足的問題。
“我們聯合轄區黨政綜合執法部門、物業保安等,組建了多支聯合巡防隊伍。”沙坪壩區公安分局磁器口派出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所將磁器口景區劃分為近30個網格巡邏單元,聚焦龍隱寺、迎龍門等網紅打卡點,采取“定點值守+動態巡線”模式,加大街面巡邏力度,不斷提升見警率。
3月28日,一支巡邏隊接到群眾求助稱,他5歲的兒子走丟了。巡邏隊立即將情況報告給派出所,派出所綜合指揮室隨即調度正在街面巡邏的民警、武警官兵、管委會綜合執法隊員、物業保安等多支力量協助搜尋。半小時后,巡邏隊在一家茶館的角落找到了孩子。
“此外,我們還聯合相關部門,對景區景點周邊易發生的涉旅違法犯罪行為進行聯合整治。”市公安局治安總隊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整治,一些行業亂象得到了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