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是街坊鄰居,低頭不見抬頭見,這件事就翻篇兒了......”2024年10月21日,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中城街道北門社區的唐先生和李先生原本因為空調外機漏水問題發生糾紛,新羅分局中城派出所社區民警傅文學及時將兩人請到警務室,邊說理邊閑聊,不到半小時雙方便握手言和。
糾紛的快速解決,得益于社區民警對轄區情況了如指掌。這是新羅分局深化警務改革,創新打造專業化基層基礎管控中心,牽引基層基礎工作提質增效的一個縮影和真實寫照。
框架重構,做實“社區警務”
新羅地處龍巖中心城市,是閩西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面積2678平方公里,下轄20個鄉鎮,282個行政村,74個社區,戶籍人口62.8萬人。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基層警務工作面臨的挑戰持續增大,夯實基礎底座,提升基層警務質效,迫在眉睫。
近年來,新羅分局深入貫徹落實“市縣主戰、派出所主防”實戰化職能體系改革,牢固樹立“大抓基層、大抓基礎”的工作導向,堅持把“標準化”作為做強基層、做實基礎的關鍵環節,由此,基層基礎管控中心應運而生。
新羅分局黨委對基礎管控中心建設高度重視,把中心建設運行作為當前的龍頭工程,以“爭創一流”目標定位,實現社區警務“專業化、標準化、智能化、社會化”。
按照龍巖市公安局“建設基層基礎管控中心”的總體布局,新羅分局通過整合基礎要素,規范工作流程、優化運行機制,先后投入資金建設,并在原基礎上增配60%警力,創新打造專業化的基層基礎管理中心,并于2024年初正式投入使用、進行實體化運作。
目前,該中心規劃各類業務資源接入公安網、互聯網、視頻專網“一屏三網”即智慧大屏,并全量配備相關辦公和信息化設備等,提升派出所“主防”能力,積極探索構建成為基層派出所的“大腦中樞”,賦能基層基礎管控更實、研判分析更準、社會治理更優,并探索推動社區警務與網格業務深度融合。
以前,派出所這個“針眼”應對業務多條線。現在,調整為中心整合和標準化千條線業務,實現“針眼”上移的結構性調整。新羅分局歸口準入了10個警種55項基礎工作任務清單,編寫《基層基礎工作指南》,使派出所社區警務工作有根據可循,有流程可依,逐步建立警種會商協作、互通預警、閉環處置制度。
“原來社區基礎工作千頭萬緒,社區民警疲于奔波,上面千條線,我這兒一根針。”西城派出所社區民警陳偉挺說,“現在圍繞‘一張清單’,從源頭上明確工作中心,‘鬧鈴式’平臺提醒,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應。”
“真是太謝謝陳警官了,幫我解決了一個大難題。”近日,陳偉挺根據任務清單提醒,了解到轄區的兩兄弟因為家庭財產分配引發糾紛,兄弟倆反目成仇。陳偉挺及時介入,成功將這起家庭矛盾糾紛化解。
自運行以來,中心圍繞“人、地、物、事、網、組織”等治安基礎要素,全量采集信息,以統籌資源、歸口管理、賦能實戰為抓手,做實“社區警務”,全面推動基礎工作體系化重塑升級,派出所基礎業務實現“一端通辦”、工作任務“一表推送”、數字賦能“一臺直通”,社區警務工作朝著“明責、減負、提質、增效”的目標邁進。
數據賦能,提升“警務質效”
緊緊圍繞賦能實戰再加強,中心積極構建“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深化建模成果應用轉化,向科技要警力、要戰斗力,實現傳統警務,向智慧警務變革,全面賦能業務工作。
通過升級打造,中心還推出社區民警“數字名片”,上線“專屬警務”服務,不斷向科技要警力。該“數字名片”具備個人展示、“一鍵”直通、警務資訊、“人機”對話等五大功能,實現24小時全天候業務咨詢服務、鏈接戶籍業務網上申辦、矛盾糾紛網上申報、出租房屋網上備案、警務資訊等服務,更好為民服務。
“歲數大了,出趟門都不方便,公安服務越來越便捷了,通過社區民警的‘數字名片’我在家就可以咨詢身份證辦理需要哪些材料,民警還直接上門來辦理。”近日,見到南城派出所社區民警上門來辦理身份證,78歲的張爺爺喜笑顏開。張爺爺因年紀大,行動不便無法前往派出所辦理身份證,本來想咨詢需要準備哪些材料,社區民警直接就上門服務。
此外,在提升基層警務質效方面,中心因地制宜,探索制定中心實體化運作實施方案,規范“六個一”運行機制,即“一個口子”管理任務、“一站研判”精準調度、“一張清單”下達落實、“一體監督”全程跟蹤、“一套培訓”提質增效、“一并考核”評估成效。
自中心成立以來,牽引各派出所完成標準化指令4萬余條,采集、核實實有人口信息16000余人次,核查治安要素信息4萬余條,排查上報矛盾糾紛2500余起,逐步為確保基礎數據鮮活準確、掌握社情民意動態,打下堅實基礎。
而針對傳統社區警務工作中入戶訪查、信息采集等方面,存在精準度不高、工作量大等問題,該中心依托大數據賦能支撐,通過數據研判找短板,讓社區民警精確掌握即時核查的重點對象、定期訪查的問題對象、日常走訪的放心對象,并依托移動警務終端實時采集,確保基礎工作更加精準、高效。
2024年以來,中心開通線上“業務小課堂”專題,以市公安局開展的社區警務網格星級評定工作為抓手,充分挖掘提煉基層實戰經驗,精心組織實施評定,并組織派出所所領導外出學習和中心內部素質提升培訓,持續強化社區民警能力本領,營造“比、學、趕、幫、超”的濃厚練兵氛圍,助推基層警務提質增效。
融入群眾,深耕“預防警務”
2023年來,新羅分局以“千警進萬群”活動為切入口,群眾工作延伸上網,密切聯系群眾,建立、加入網格群364個,覆蓋街道、社區干部、警務助理、網格員等1055人,落實主動警務、預防警務,精準消除社會治安風險隱患,逐步建立“網格+微信”治安綜合治理新模式。
中心以預防警務為重心,依托大數據賦能支撐,分析基層基礎工作形勢、存在的問題、意見建議等,編發《基礎管控工作月報》,下發各室所隊和派出所供工作參考,推進派出所基層基礎工作走深走實。
同時,針對轄區警情數據、發案情況開展研判分析,查找派出所短板弱項,對警情高發派出所發出預警提醒、風險研判,并細化梳理分析,系統制定針對性措施,開展靶向性治理,大力實施主動警務、預防警務,有效提升主動預防的水平。2023年以來,該中心針對警情上升對派出所下發預警單,助力實現全區警情總體下降目標。
此外,中心還積極探索實踐“警務系統+百姓管家”警網融合管理模式,通過建立常態訪查采集、矛盾糾紛調處等制度,使預防警務再升級,將社區警務“一個人下社區”,轉變為“一群人在社區”,積極培建由村居社區干部、網格員、物業保安等組成的社區警務團隊,向群防、群治要警力。
2024年6月,在江山派出所搭建的“網上警民議事廳”微信群里,轄區某村村干部發布了一條“防盜預警”和可疑人員視頻,引起了群內村民關注。隨后,該男子剛進村踩點準備伺機實施盜竊,就被“火眼金睛”的村民發現,并立即報警,經過警民攜手,快速將男子抓獲,達到了案件“止于未發”的良好成效。
新羅分局持續深化走好網上群眾路線,搭建“網上警民議事廳”,通過匯聚多元社會力量,讓警務在網格運行,推動基層治理從“單打獨斗”向“多元共治”轉變。
同時,新羅分局在優化巡邏防控上下功夫,針對全區大、中、小學和幼兒園校內、校外治安形勢及特點,警校攜手,聯巡聯防上常態發力,通過開展“所長進校講反詐”“開學第一課”等方式,建立定期溝通機制,共同分析校園安全形勢,制定預防措施,有效提高街面、路面見警率、管事率、震懾力等。
截至2024年10月底,中心自運行以來,跟進各警種部門涉及基層基礎工作的需求,通過“表單協作”“捆綁運行”“質態監管”等方式,不斷做大做強公安基礎數據庫,提升工作質效、強化銜接與支撐,為全區刑事警情下降及未發生有影響的重大案事件打牢了基礎,持續推動了主動警務、預防警務走深走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