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各方協商調解,自愿達成協議:由車輛投保的保險公司賠償傷者各項費用共計105,000元……”近日,在黑龍江省大慶市道路交通事故處理“一體化”便民服務中心的調解室內,市民王先生僅用半天時間便完成了從事故責任認定到賠償調解的全流程。在人民調解員的專業調解下,這起交通事故糾紛順利達成和解。這是大慶市司法局深化人民調解參與交通事故糾紛化解的生動實踐,更是“矛盾不上交、服務不缺位”工作理念的有力印證。
從“派駐式”到“一體化”:構建交通事故調解“全鏈條”服務矩陣
作為全國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創新標桿,大慶市司法局近年來始終在機制創新、效能提升、服務優化上尋求突破。從2012年成立“大慶市道路交通事故民事損害賠償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并在交警支隊六個事故處理大隊設立調解工作室,到2018年形成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人民調解“三調聯動”的糾紛化解格局,再至2025年,大慶市司法局聯合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薩爾圖區人民法院,整合調解組織、保險企業、司法鑒定、法律援助等資源,創新升級打造了集事故處理、責任認定、復議復核、調解協商、委托鑒定、保險理賠、司法確認等功能于一體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理便民服務中心。通過提供“一體化”服務、健全“三調聯動”機制、推行“數據跑路”模式,中心實現了交通事故處理從“多頭跑”向“一窗辦”的跨越。新模式運行以來,調解成功率達96%,平均理賠周期縮短至7個工作日,群眾滿意度持續高達98.2%,已成功調解案件53起,調解金額達982.46萬元。
由“實踐”到“實效”:創新驅動矛盾糾紛化解提質增效
在大慶市道路交通事故處理便民服務中心的巡回法庭內,薩爾圖區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長蘭青正在宣讀司法確認裁定書。這起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在一周內便走完了從人民調解到司法確認的全過程,成為了大慶市升級“調解+確認”一體化服務的鮮活案例。
在全面貫徹落實《黑龍江省調解條例》的背景下,市司法局聚焦調解工作的可持續發展,大力實施人才戰略,持續加強調解隊伍建設,將其作為提升交通事故糾紛化解質效的關鍵環節,著力破解群眾在交通事故處理中反映強烈的“處理難”“賠償難”問題。
建強調解力量,與市公安局聯合印發《關于建立警務輔助人員兼職人民調解員隊伍的實施方案》,按照自愿申請、嚴格審核、擇優選聘原則,將344名公安輔警聘為兼職人民調解員。此舉有效發揮了警務輔助人員貼近基層、熟悉民情、行動迅速的獨特優勢。創新實施輔警持證參與調解工作,使調解員得以運用專業知識及技巧組織非對抗性協商,及時介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
引進專業人才,依托市人民調解中心兼職調解員專家庫,引入律師參與調解,兼具法律專業性、溝通靈活性與人文溫度。通過“證據錨定事實、法律框定邊界、技巧化解對抗”,既能高效化解糾紛,又能推動人民調解從“老娘舅式調解”向“專業化調解”轉型。
深化訴調對接,將調解深度嵌入司法流程。在兩級法院及派出法庭設立37個派駐調解室,11個調解中心與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實現無縫對接,保障了調解與訴訟的高效銜接。同時,優化司法確認等案件的立案流程,調解協議經司法確認后,當事人后續理賠可直接申請法院執行或進入訴訟程序,有效解決了調解后理賠流程繁瑣的問題,提升了調解協議的法律效力,極大地方便了群眾。這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多元化預防調處化解矛盾糾紛機制,滿足了百姓多途徑、低成本、高效率解決糾紛的需求。
人民調解是“無聲的裁判”,更是連接群眾的“連心橋”。下一步,大慶市司法局將持續深化調解基礎性作用,不斷拓展行業性、專業性調解領域建設,進一步完善大調解工作格局,促進各類調解協調聯動,提升矛盾糾紛預防化解質效,讓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之路更高效、更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