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記得我的青春和苦樂
——對話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寶音德力格爾
寶音德力格爾,男,中共黨員,1974年12月出生,現任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后旗公安局潮格溫都爾鎮派出所教導員。從警28年,寶音德力格爾始終堅守邊疆戈壁荒漠,全心全意為牧民服務,曾榮獲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雄模范、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第五屆“我最喜愛的人民警察”、全國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優秀人民警察、全國“最美基層民警”、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范、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等稱號。
初春時節,祖國的江南已滿目春光,而地處北疆的內蒙古烏拉特草原,卻仍是一片寂寥。在遍地黃沙、滿目荒涼的戈壁草原上,50歲的烏拉特后旗公安局潮格溫都爾鎮派出所教導員寶音德力格爾正駕車駛向牧民家里……
結束了對幾戶牧民的走訪后,寶音德力格爾隨即打開手機,查看服務牧民的微信群內有無新消息。他說:“如今,牧區的通信條件已大為改善,網絡覆蓋到了家家戶戶。這些微信群便成為我們了解牧民情況、收集群眾意見的重要渠道。”
寶音德力格爾負責的轄區有1672平方公里,從警28年,他數不清多少次為牧民上門辦證、調解矛盾糾紛、幫扶困難群眾……他的手機24小時開機,只要群眾需要,他就隨叫隨到。
沒有轟轟烈烈,更沒有豪言壯語,但這片荒漠草原默默見證了寶音德力格爾28年的警營歲月,更見證了他幾十年如一日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的赤子情懷。
寶音德力格爾與牧民群眾親切交談。(資料圖片)
一句囑托
“從我小時候母親就時常教導我們兄妹,不能忘記大家給予的熱心幫助,更不能忘記祖國的恩情”
記者:您在草原上長大,想必對牧民以及牧區生活極為熟悉吧?
寶音德力格爾:沒錯。1974年冬天,我出生在烏拉特后旗的一個普通牧民家庭。在我很小的時候,父親便已離世,家中兄妹共有8人,全靠母親與姥姥艱難撫養,生活極為困苦。那時候,邊防派出所的民警以及周邊的牧民時常向我們家伸出援手,送來食物和飲用水,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諸多難題,正因如此,我們兄妹幾人才得以順利長大成人。從我小時候母親就時常教導我們兄妹,不能忘記大家給予的熱心幫助,更不能忘記祖國的恩情。
記者:您剛從警那會兒,有什么記憶深刻的事兒嗎?
寶音德力格爾:20多年前,這邊的戈壁草原上許多地方幾乎沒有路,地廣人稀,地形還復雜,我們下管區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就是摩托車。參加工作第二年,有一回下管區,摩托車突然爆胎,我連人帶車飛了出去,栽到山坡下,當時就摔暈了。后來一個路過的牧民發現我躺在那兒,救了我,是牧民群眾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得用一輩子回報他們。
記者:當時條件那么艱苦,您是如何開展工作的?
寶音德力格爾:咱這兒是荒漠草原,氣候條件差得很,春天一身沙、夏天一身泥、秋天一身蚊子、冬天一臉霜。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我老迷路,找不著牧民家。戈壁草原沒路,牧民住得又分散,地形還復雜,我就隨身帶個筆記本畫圖,一家一戶把牧民住的地方標出來,再把顯眼的山峰、道路、河流、敖包、飼料存放點等詳細記下來,就靠這些零碎圖紙,慢慢畫出了一張地圖。20多年過去,轄區里每片草場、每座荒山、每條河槽,我都清清楚楚,在我眼里,這些都是“特殊地標”,現在1672平方公里的轄區情況,都刻在我腦子里。后來我畫的這張“寶音圖”,被巴彥淖爾市公安局錄入警務平臺,不光方便了牧民,在土地普查工作中也發揮了大作用。
記者:聽說您不光是管區民警,還當起了牧民的“郵遞員”,有個“48號郵箱”?
寶音德力格爾:好些年前,郵政網絡只能覆蓋到嘎查,住在荒漠深處的牧民,買個東西、取個東西,都得跑老遠,特別不方便。我發現這種情況,就在鎮郵政部門申請了“48號郵箱”,專門幫牧民代郵代購,送貨上門。時間長了,這個郵箱成了全鎮用得最多的私人郵箱,我自然而然成了義務郵遞員,每次下管區背的褡褳,就成了牧民的流動郵箱。
有人給我算過,這28年,我每年差不多有260天在牧區,一年能跑6萬多公里,都能繞地球赤道一圈半了。這20多年,我都騎壞8輛摩托車了。在潮格,所有牧民我都認識,牧民也都認識我。牧民們都實在,你對他們好,他們就對你更好。只要群眾認可、信任我,我覺得再辛苦都值。
寶音德力格爾深入牧民家中進行宣講。
一種情懷
“只有讓牧民更理解我們的工作,咱們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才能更和諧、更穩定”
記者:這一晃20多年過去了,您負責的轄區有啥新變化嗎?
寶音德力格爾:變化可大了。這些年經濟社會發展得快,我們轄區流動人口最多的時候能有3000多人。人多了,環境生態、草場劃分等問題也隨之增多,由此引發的矛盾糾紛也特別需要懂法律、懂政策、會蒙語,還熟悉當地情況的民警去調解處理。
這幾年,轄區開發礦產、搞風電,經濟發展得挺快。不過,發展的同時也出了些問題,企業和牧民之間、牧民和牧民之間矛盾變多了。碰上這些矛盾,我就一直琢磨把新時代“楓橋經驗”用到工作里。調解的時候,我就多站在雙方的角度想想,既跟他們講感情,也跟他們講道理,不偏不倚。我耐著性子勸,仔仔細細地調解,真心實意幫大家解決問題。時間長了,大家也信得過我。
另外,我琢磨著得讓牧民老鄉們知道國家的政策,就拉著志愿者協會的大伙一起,訂了好多蒙文的報刊雜志,挨家挨戶免費發給大家,積極向牧民群眾傳遞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只有讓牧民更理解我們的工作,咱們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才能更和諧、更穩定。
時代在進步,科技也給我們的工作帶來不少新變化。現在轄區通了路,牧民們都用上電話、手機了,大家都開始使用微信。我的微信名就叫“草原摩托警”,還有好幾個群,像警民在線交流群、“草原摩托警”警務群、潮格治安聯勤群,前前后后有20多個,900多戶牧民都在里面。有了這些微信群,牧民找我辦事方便多了,我也能通過微信群及時掌握轄區治安情況,宣傳安全防范知識,把群防群治工作做得更好。
記者:除了做好日常警務工作,聽說您還投身公益事業中。您都參加了哪些公益活動?
寶音德力格爾:2017年,我把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雄模范的獎金全拿出來,成立了“寶音志愿者服務協會”。現在協會有200多名志愿者,好多都是我轄區的牧民,還有從外地專門跑來參加的愛心人士。協會的志愿者們通過各種活動幫助社會上的弱勢群體,在維護平安、宣傳黨的政策、普及法律知識方面起了不小作用。這幾年,“寶音志愿者服務協會”發起了“寶音公益林”活動,我們和很多生態環保愛心人士一起植樹,現在已經累計種植樹苗30多萬株,也帶動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造林防沙治沙工作中。
我家里人也參與到愛心救助活動中,在他們的支持下,我先后幫過50多名孤寡老人和各族困難群眾,收養過3名困難家庭的孩子,還資助了10名困難大學生完成學業。有一回,一個牧民找我借兩萬塊錢,我本想回家跟媳婦商量商量,結果回家一問,媳婦早把錢給他轉過去了。
寶音德力格爾,已堅守戈壁草原25余年。
一個信念
“我的根就在這片草原上,實在舍不得離開。牧民離不開我,我也離不開牧民”
記者:作為新時代內蒙古基層公安民警的優秀代表,您獲得了很多榮譽,如何做到載譽前行的?
寶音德力格爾:看到這么多人支持我,我既感動又有點不好意思。我就是個普通民警,在牧區出生長大,是牧民的孩子,能為牧民們做點事,我心里才踏實。黨和人民給了我這么多榮譽,我覺得這不是給我一個人的,是給我們全體公安民警的。我在派出所和幾個年輕民警結成了師徒,我女兒也考入了內蒙古警察職業學院。我常對他們說,群眾的滿意,就是我們警察的最高榮譽。在平凡的崗位上,我將初心不改,繼續守護一方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