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菜苗子出問題,我們合作社今年損失太大了,他們必須賠償。”
“2萬多元菜苗子錢我不要了,可他們獅子大張口要我賠償28萬元,我賠不了。”
近日,寧夏青銅峽市人民法院小壩法庭審理了一起買賣合同糾紛案件。原告在被告處購買了白菜苗,種植后白菜出現抽薹開花現象,與被告溝通無果后將其訴至法院。小壩法庭受案后,考慮到雙方對賠償金額爭議很大,主管院長蔣寧俠在深入市場調查的基礎上,與農業農村局咨詢協調。歷經2個月的努力,最終雙方達成調解協議,被告向原告賠償9萬余元,扣除種苗款后剩余的7萬元,當庭履行一半,另一半約定2個月內付清,雙方握手言和。
小壩法庭根植于鄉村沃土,將一站式訴訟服務延伸至田間地頭,深入前端化解矛盾,走村入戶調解,貼心服務群眾,以“小法庭”助推鄉村振興“大事業”。
巡回審判 法治宣傳更走心
“沒想到,庭審開到了家門口,既方便老百姓打官司,也讓我們在家門口就能學法。”村民們紛紛點贊。
小壩法庭在陳袁灘鎮唐灘村就地審理了一批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合同糾紛案件,吸引了廣大村民旁聽。原、被告均系該村村民,被告租賃了6名村民的土地栽種樹苗,但之后續租未支付租金,被村民訴至法院。
該案涉及土地承包權益,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具有普法宣傳意義。庭審現場,承辦法官聽取了雙方的陳述和意見,針對爭議焦點從法理解釋說明,適時組織雙方調解。經過6個小時的努力,最終促成雙方和解,6起糾紛被妥善化解。
“通過巡回審判、普法宣傳、走訪排查訴訟隱患等方式,起到了‘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能把很多矛盾糾紛化解在未發。”小壩法庭庭長李福娟說。
督促履行 司法服務“不打烊”
“感謝法院,我們的工資到賬了。”日前,小壩法庭經過跟蹤執行、電話回訪,督促7起農民工討薪系列案件履行完畢。
孫某等7人在張某承包的工地務工,張某拖欠工資未付清,孫某等人將張某訴至法院。案件受理后,小壩法庭幾經努力促成雙方達成調解協議,張某承諾分期支付孫某等人的勞務報酬。履行期限屆滿后,小壩法庭聯合青銅峽市檢察院跟蹤回訪農民工討薪案件履行情況,得知張某以第三方撥付款項不到位為由未及時履行,法官遂提醒敦促張某盡快履行。同時,多次協調第三方盡快將款項撥付到位,最終張某付清孫某等人的工資。
“判決不是目的,履行到位才是真正的案結事了。”小壩法庭在做好審判工作的同時,注重“售后服務”,加強判后釋法、履行督促,盡最大努力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及時兌現。2024年,小壩法庭開通“綠色通道”,快立快審快結勞務合同糾紛案件26件,妥善處理追索勞動報酬、社會保險待遇等勞動爭議案件25件。
多元解紛 繪就善治好“楓”景
“他說租5年地,現在都7年了,不付租金也不返還地,竟然高價把我的地轉租出去,哪有這樣的事?”
“讓我返還土地,得把我前幾年種葡萄投入的5萬元還給我。”
小壩法庭處理一起土地經營權出租合同糾紛案件時,雙方互不相讓。
案件標的額雖小,但處理不當可能導致雙方矛盾激化,而且案件辦理時效直接影響當事人的經濟利益。承辦法官積極對接案涉土地所在村委會,走訪農戶深入了解。在法官的耐心調解下,被告表示愿意返還原告土地并將葡萄樹、葡萄架一并留給原告。原告表示會保留葡萄種植,并自愿放棄土地租賃費請求,雙方和解。
“有些涉農糾紛看似事實清楚、法理簡單,一判了之,法結易解,但心結難解。所以在辦理類似涉農案件時,我們盡可能聯合多方力量,采取聯動調解的方式,把法理講透、事理講明、情理講通,努力讓涉農糾紛‘軟著陸’,實現矛盾不上交、糾紛就地化解。”李福娟介紹,近年來,小壩法庭緊扣本土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通過多元共治、高效調審,做實做細司法服務。2024年以來,小壩法庭聯合基層治理單位,進村量地、入戶調解、現場勘查10余次。(吳彩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