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治理大格局,需要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近年來,寧夏各地積極探索通過加強組織覆蓋、融入社區治理、完善服務體系等,進一步引領更多群體參與基層治理,提升治理效能。
故事:外賣小哥“隨手拍”的一天
1月13日中午,外賣配送員丁磊穿梭在吳忠市同心縣豫海鎮居民區,忙著送餐。這一天,他還有一項“特殊任務”——作為基層治理監督員,他要將發現的基層治理死角和盲區及時上報社區。
“鑫順小區1號樓二單元樓前有‘飛線’充電,請盡快來處理。”送餐途中,丁磊發現一棟居民樓門口有“飛線”充電,用手機拍下,將情況反映給富興社區網格員。不一會兒,網格員趕到現場消除安全隱患。
記者采訪丁磊時,他剛完成配送任務,趁著空閑走進富興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休息。“作為一名外賣小哥,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能幫社區一點忙,為基層治理出份力,我很自豪。”丁磊說。
外賣小哥參與基層治理,在富興社區早已不是新鮮事。
2024年,富興社區舉辦“以心暖‘新’·凝‘新’聚力”活動暨“兼職網格員”聘用儀式,聘用丁磊等6名外賣員和快遞員為“兼職網格員”,鼓勵他們爭當社情民意信息員、基層治理監督員、文明風尚傳遞員。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治理大格局,需要更多社會力量參與。近年來,寧夏各地積極探索,通過加強組織覆蓋、融入社區治理、完善服務體系等,對接各職能部門,及時有效地將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到經濟社會發展最活躍的“神經末梢”,推動新業態、新就業群體融入基層黨建新格局。
“是社區嗎?我今天在未來城小區送外賣時,發現樓道里有人亂貼小廣告。”為切實將新就業群體與基層治理緊密結合,實現雙向奔赴,銀川市金鳳區滿城北街街道滿春園社區以“街區合伙人”自律小組為平臺,聘請新就業群體為“移動網格員”,鼓勵他們發現治安隱患等現象及時上報,平日送餐時也可以將反詐、垃圾分類知識送到居民身邊,常態化參與社區環境整治、文明創建等基層治理工作。
“去年我向滿春園社區建議,取消福州街非機動車道的機動車停車泊位,車輛剮蹭、交通事故發生次數太多了。”外賣員王嘉義說,問題反饋后不久,他就發現福州街數個路口取消了部分停車泊位并放置石礅,“作為‘移動網格員’,我特別自豪,因為我的建議消除了安全隱患。”
基層治理新力量在服務群眾過程中,開展防火用電、垃圾分類、禁毒反詐等知識宣傳,由“社區服務對象”變為“治理合伙人”,形成社區與新就業群體之間以服務換服務、以服務促治理的雙向奔赴。
銀川市興慶區前進街街道銀華社區居民傅麗最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外賣訂單。“您好,您的外賣到了。對了,這還有政府的一些惠民政策,像就業扶持、社保辦理信息,您可以看看。最近居民醫保繳費快截止了,如果還沒有繳納,就給社區打電話,他們可以代辦。”外賣員張明軒向傅麗說。
“這種流動宣傳方式還挺新穎的,謝謝啊!”傅麗一邊接過外賣員送來的訂單,一邊仔細閱讀醫保繳費的宣傳單。
外賣員載著滿滿的政策“干貨”,忙碌的身影成為城市中一道流動的風景線。每到一處送餐地點,外賣員都會熱情地將政策資料遞給顧客,并簡要介紹其中的重點內容。“以前只知道送外賣,沒想到現在還能為宣傳政策出份力。有些顧客收到資料后會當場閱讀,還會問我一些問題,我就按照培訓時學到的內容給他們解答,感覺自己的工作更有意義了。”張明軒說。
為了給基層社會治理注入新的活力,銀華社區大膽嘗試,開展“外賣小哥送政策上門”活動,讓政策宣傳搭乘外賣“快車”,直達千家萬戶。
“我們還廣泛動員轄區敬德商圈餐飲商戶,以基層治理‘好伙伴’身份共同投身于‘身邊公益’。在外賣出餐的同時,將印有就業創業等惠民政策的宣傳冊放在餐飲袋中,通過‘訂單+政策組合打包’方式,將惠民政策套餐送到消費者手中,讓居民能夠及時了解相關政策信息,為政策宣傳工作注入‘新’力量。”銀華社區黨委書記吳萍說。
實踐:“新”力量在基層綻放光芒
“在幫教過程中,司法社工和檢察官通過個案咨詢幫助涉案未成年人明確觀護幫教考察的作用和意義,制定個性化的幫教方案,使其感到被尊重,也增強了自我改變的信心。”1月14日,吳忠市至善社會工作發展服務中心主管王歡說。
楊迪(化名)初三畢業后步入社會打工,后涉嫌犯罪活動,但因是未成年人,且犯罪情節較輕,案發后悔罪態度較好,被吳忠市利通區人民檢察院作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由吳忠市至善社會工作發展服務中心對其進行6個月的附條件不起訴觀護幫教考察。
王歡告訴記者,幫教中司法社工了解到,楊迪對“幫信罪”相關的法律知識有所了解,也知道“跑分”是違法犯罪行為,但存在一定的僥幸心理,認為自己的行為不會受到嚴厲懲罰,缺乏對法律的敬畏感。在幫教中,他們也發現楊迪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沒有穩定的收入。隨即,司法社工為楊迪收集了很多招聘信息,幫其篩選并參加面試,最終楊迪找到一份修車的工作,每月工資3000多元。
在幫教期間,楊迪踏實的工作態度獲得了大家的肯定,“現在懂事了,知道主動幫助家里做一些家務,每月的工資也能給家里減輕一些負擔。”楊迪的父親說。
讓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參與未成年人保護服務,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筑起一道堅實的防線;讓村居法律顧問扎根基層,為居民群眾化解糾紛、代理案件,為基層治理不斷注入法治元素;讓企業積極參與社區治理,認領責任清單,從治理“局外人”變成“自家人”……基層治理工作千頭萬緒、紛繁龐雜,而近些年,寧夏不斷在實踐中為基層治理增加“新”力量。
近日,一對夫妻來到銀川市公安局金鳳區分局長城中路派出所,雙方均表示日子過不下去了,要離婚,趙某認為妻子孫某不孝順父母,對父母出言不遜,給娘家不停貼補;孫某哭著抱怨趙某每月只給2000元生活費,家里柴米油鹽各種開支根本不夠,自己連一件衣服都不舍得買,哪有錢補貼娘家。
“在婚姻家庭中,夫妻地位平等,有相互幫助的義務,婚姻存續期間所得的工資、獎金、勞務報酬等都是共同財產。同時,贍養父母也是我們的法定義務和傳統美德。”現場,在派出所值班的寧夏輔德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潔和派出所民警、司法所人民調解員分別從情、理、法多角度耐心勸解,最終,趙某放下大男子主義的思想向孫某道歉,孫某也愿意放下成見和趙某好好溝通。
長城中路派出所運行“警律聯調”機制,邀請律師參與派出所受理的因民間糾紛引發的一般治安案件、輕微刑事案件,律師運用專業知識協助民警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將風險隱患解決在基層、化解在源頭。長城中路派出所所長郭建才介紹,民警和律師形成動態的矛盾糾紛預警化解體系,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基層治理,是社會治理的“微細胞”,也是群眾感知公共服務效率和溫度的最前沿。
“楊法官,你好,我想咨詢下房屋產權的事。”
“王法官,我在投資理財中被騙了,該咋打官司?”近日,在銀川市金鳳區賀蘭山中路街道世悅社區退休法官法律咨詢服務室,咨詢的居民絡繹不絕,退休法官楊樹宏、王耀峰忙著解答房屋產權糾紛等各種法律問題。
2024年,寧夏高級人民法院“銀耀寧夏”退休法官法律咨詢服務室在世悅社區掛牌成立,23名退休法官定期到社區“坐班義診”,開展法律義務咨詢服務,在化解鄰里矛盾、調解借貸糾紛、維護業主權益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社區成立了法律咨詢服務室,退休法官認真解答我們在法律上的困惑,還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確保我們聽得清、聽得懂,居民特別歡迎,希望能長期堅持。”居民馬維國說。
“法官連網格、進社區,是民之所安、法之所系。社區將繼續積極發揮‘三官一師一員’工作機制作用,搭建居民與退休法官間的溝通橋梁,做好‘法官+社區’雙聯動,深入了解社情民意,攜手共同營造法治和諧環境。”世悅社區黨委書記郭麗說。
思考:基層治理不只有“加法”
基層是社會治理的基礎和重心。如何讓群眾生活和辦事更方便,讓群眾感覺更平安、更幸福?寧夏基層工作者,法律從業人員,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紛紛提出對策與建議——
“要讓基層治理力量在不斷壯大的同時,還能留得住、干得好,并切實發揮作用,需要從多個維度進行深入探討和實踐。”寧夏輔德律師事務所律師楊鵬說。在銀川市金鳳區司法局滿城北街司法所實踐鍛煉后,楊鵬建議,引入專業人才,通過招聘、選拔、給予薪酬獎勵等方式,吸引具有相關專業背景和技能的人才加入基層治理隊伍。同時,鼓勵居民參與,通過建立健全居民議事平臺、開展民主協商等方式,鼓勵居民積極參與社區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格局;整合社會資源,加強與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推進基層治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科技手段,積極探索“互聯網+基層治理”模式,提高基層治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通過強化黨建引領、完善激勵機制、提升專業能力、優化工作環境、促進多元共治、創新治理方式以及強化監督考核等多方面的努力,可以讓基層治理力量在不斷壯大的同時,還能留得住、干得好,并切實發揮作用。”楊鵬說。
吳忠市至善社會工作發展服務中心負責人肖林認為,在基層治理邁向共建共治共享過程中,社會工作機構、社會工作專業人才作為社會力量,應加大參與基層治理力度。在基層治理實踐中,社會工作者可以通過協助個體及家庭處理困難與危機,開展居民心理建設,為特殊群體提供社會服務等專業化行動,有效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
活躍在基層一線且直接開展基層治理活動的社會工作者,是職業化的社會服務力量,最大的特點和優勢在于專業性。肖林建議,建立合理薪酬體系,確保社會工作者的付出與回報相匹配,提供完善的福利保障,如社保、公積金、帶薪休假等,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搭建清晰的職業晉升階梯,設置不同等級的崗位和相應職責,讓社工明確職業發展方向。同時,建立與其他領域人才的交流機制,拓寬職業發展路徑;定期組織各類專業培訓,涵蓋社會工作理論、實務技巧、政策法規等方面,提升社工專業素養,并鼓勵他們參加學術研討、行業交流活動,拓寬視野;打造尊重、信任、協作的團隊文化,基層治理相關部門和領導要給予社工充分的支持和認可,讓他們感受到自身價值。
同心縣外賣配送員丁磊建議成立“小哥黨組織工作室”,在日常運營中發揮引領作用,通過榜樣示范,激勵快遞小哥積極參與社會基層治理,踐行“社區好鄰居”理念。通過組織多樣化的志愿服務活動、開展交通安全教育、支援業務高峰等舉措,有效推動新業態、新就業群體融入基層治理,借助熟悉街巷的優勢,引導其積極參與基層治理,提高基層治理的整體效能,實現雙向奔赴。
基層治理,不只有“加法”。銀川市金鳳區上海西路街道銀新苑南社區黨委書記秦娜認為,基層治理要做好“加減乘除”。她建議,壯大基層治理力量,要廣泛動員社會各方參與,整合資源,形成治理合力,增加服務項目和內容,滿足居民多樣化需求。同時,簡化基層治理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例如,整合社區綜合服務窗口,一站辦理,減少不必要的手續和文件,讓居民辦事更加便捷;減少基層工作者的負擔,避免過度的行政化和形式主義,讓基層工作者能夠抽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到網格收集社情民意,解決居民難題;通過創新治理手段,提高治理效能,例如為志愿者和社區工作者建立榮譽激勵機制,激發參與治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對基層治理的目標和任務進行精準分析,制定科學合理的治理策略,例如,針對不同社區的特點和需求,制定個性化的治理方案,提高治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