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難事不出街道”——這是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唐家墩街道綜治中心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目標宗旨。
近年來,該中心聚焦“矛盾預防、多元化解、風險防控”三大核心任務,構建“陣地強基、機制護航、法治賦能”的基層治理體系,不斷推動基層治理從“被動應對”向“主動預防”轉變,用“民生溫度”筑牢“平安底座”。
陣地強基推動一站式調處
走進綜治中心,群眾接待、矛盾調解、網格管理等功能分區一目了然,網格中心、執法中心、黨群服務中心有序運轉,調解員、網格員、志愿者等力量聯動協作,“只進一扇門、解決煩心事”的服務理念貫穿始終。
作為街道矛盾糾紛調處的“中樞神經”,該中心整合了網格化管理平臺、智慧治理系統等數字化資源,建立“統一受理、分類交辦、限時辦結、跟蹤反饋”全流程閉環機制,真正實現“群眾少跑腿、矛盾快解決”。2025年以來,該中心已累計受理群眾訴求300余件,均實現“一站式”高效化解。
機制護航加強多元化協同
“制度是治理的基石”,綜治中心堅持用機制管根本、管長遠。在矛盾排查上,推行“網格首診+專項摸排”模式,組織網格員、“一長三員”等力量常態化走訪,結合重點人群動態監測,實現“底數清、情況明”。
在即接即辦上,開通“線上+線下”雙軌訴求通道,確保社區、科室“即接即應、當日轉辦”。
在會商研判上,建立“網格初評-社區復評-街道終評”三級研判機制,通過“三色預警+分類處置”精準匹配責任單位。
在應急處置上,健全“15分鐘響應”機制,出現突發事件或群體矛盾時,社區、派出所、司法所同步到場,通過“穩情緒、查根源、定對策”三步控險,成功處置多起突發事件,實現“矛盾不擴大、風險不外溢”。
法治賦能推進屬地化治理
“法為上,合為貴,調為先”——這九字方針,是唐家墩街道綜治中心調解的黃金法則。
堅持“主動排”與“依法調”相結合。一方面,組織網格員、志愿者、物業公司等力量,通過線上線下渠道廣泛收集民意,2025年以來,收集矛盾隱患530余條,化解率達99.8%。另一方面,深化“三調”(司法調解、行政調解、人民調解)聯動,打造“1+X”多元調解矩陣:“1”名街道領導牽頭,“X”個部門(司法所、派出所、社區調委會等)協同,法院、律師提供專業指導,發揮“五老”調解隊、鄉賢“熟人優勢”,一案一策一專班,確保復雜矛盾精準攻堅。
堅持“合為貴”與“調在先”相呼應。靈活運用“五共”法則,積極調動“兩代表一委員”,有效引導居民“圍坐一桌”,探索群策群力與矛調工作深度融合、形成合力。搭建“小區治理月月談”“板凳會”“流動桌”等協商議事平臺,對適宜調解的矛盾,優先通過非訴方式解決,避免小糾紛拖成大案件。
從“十年磨一劍”推動8戶10余年“釘子案”簽約,到創新“現實補償+歷史賠償”思路解決拆遷征收積案;從及時解決舊改中各項疑難雜癥,到妥善化解轄區內涉房糾紛……近年來,該中心不斷推動“小事有人管、難事有人幫、大事有人扛”,實現“小區矛盾少、治安問題少、安全隱患少”的治理目標。
從“被動應對”到“主動預防”,從“單兵作戰”到“多元協同”,唐家墩街道綜治中心以陣地為基、以機制為綱、以法治為本,奮力書寫基層治理的“民生答卷”。下一步,將持續深化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推動治理重心再下沉、矛調效能再提升,讓“平安唐家”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