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怎么來?”“數據孤島、數據煙囪問題怎么解決?”2024年以來,江蘇、貴州等多地檢察機關的檢察人員帶著數字檢察發展的底層難題,慕名來到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檢察院調研學習。
一個邊遠之城,為何能夠成為全國數字檢察工作的“樣板間”?
“我們和大家一樣,也經歷過‘初創難’。數據獲取是開展數字檢察的重要基礎性工作,這項工作做不好,其他任何工作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牡丹江市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任鴻亮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最高檢提出“業務主導、數據整合、技術支撐、重在應用”的數字檢察工作模式中,“數據整合”是基礎。面對數字檢察工作發展的瓶頸,該院黨組把解決數據獲取和利用難題作為重中之重,積極拓寬數據獲取路徑,堅持多贏共贏,有力助推大數據賦能法律監督提質增效。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檢察院檢察官交流研討如何使用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完成數據申請與接收工作。鄭洋/攝
借東風 融入地方數字政務建設
“打通數字基礎設施大動脈”“暢通數據資源大循環”是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中明確提及的重要內容。推進數字檢察工作,必須充分利用數據,做實數據的匯聚、整合、管理和應用,讓數據“開口說話”。
檢察機關辦案在客觀上需要深度激發數據要素潛能,但各個數據源分散存在于不同部門,如何有效獲取各方數據,一度成為困擾大家的“攔路虎”。
“能篩選碰撞出這么多線索,得益于我們通過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調取到縣不動產登記中心、住房和城鄉建設、生態環境、稅務等多家單位的數據信息。”3月28日,林口縣檢察院數字檢察工作辦公室內,檢察官王啟東向記者說起“拿到數據后,辦案的大不同”。
林口縣檢察院在辦理一起非法排放大氣污染物損害公益案時發現,縣域內“應繳未繳”大氣污染環境保護稅現象時有發生。檢察官在走訪中得知,涉及大氣污染環境保護稅的相關涉稅信息由多家行政部門掌握,部門之間存在的信息壁壘導致線索發現難、行政執法難,通過人力摸排難以全面準確篩查違法情形。為精準摸排“應繳未繳”大氣污染環境保護稅違法線索,林口縣檢察院建用大氣污染環境保護稅類案監督模型,通過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獲取相關數據,碰撞篩選出冬季燃煤取暖企事業單位、經營單位“應繳未繳”環境保護稅公益損害線索120余條。截至目前,推動稅務、環保等部門追繳大氣污染環境保護稅100余萬元。
被檢察官津津樂道的“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究竟是什么?它擁有哪些強大的匯聚力和交換力?
作為推進數字政府建設的核心基礎設施,牡丹江市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以“整體規劃、分步實施、共建共享”為原則,旨在打破“數據孤島”,通過政務云部署數據共享交換系統,漸進式覆蓋市、縣、鄉三級政務外網并延伸至部分社區,打造全域覆蓋的基礎信息網絡,實現跨部門、跨層級、跨領域的數據共享與業務協同。
正在犯愁去哪里拿到外部數據的檢察官,也因此看到了曙光。
做實數據整合,就是要融入地方數字政府、數字政務建設中。“只有融合大局,才能迸發合力。打通橫向的共享交流平臺,數字檢察的發展,才能更具活力。”牡丹江市檢察機關主動推進政務數據資源跨層級、跨部門共享,與市數據局聯合建立《“數字政府+數字檢察”合作共建框架協議》,將市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接入本地。目前該平臺已動態整合了涵蓋全市100余家行政事業單位的政務信息、企業登記、公共信用、醫療健康等8000余類數據資源。
不僅向平臺借力,平臺之外的多個特色輕應用系統,也被納入檢察視野。
檢察官在辦案中發現,一些行政機關還擁有特定的應用平臺,如自然資源部門的“國土調查云平臺”覆蓋“國家—省—市—縣—鄉鎮—村”六級工作網絡和“空天地網”立體協同監測網絡,能夠實現土地調查、基本農田確認、歷年遙感影像等數據信息的實時查詢;林業和草原部門的“91衛圖助手”具有強大的歷史影像查看和高程下載功能,操作簡單、方便易用。
“這些平臺時效性強、覆蓋范圍廣、不受區域限制、發現問題精準,就像是給檢察官打開了‘天眼’,全景呈現出涉案現場的歷史變化,有效解決了檢察辦案的既往難題。”牡丹江市檢察機關在辦案的同時,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將此類輕應用系統接入本地。與此同時,可對轄區內“山水林田湖草沙”及生產企業全覆蓋監控的“鷹眼指揮中心”、可對餐飲行業廚房衛生情況實時監控的“明廚亮灶”平臺等基層地方政府數據平臺也紛紛“加盟”,為檢察機關辦理國有土地保護、電動車安全管理、歷史建筑保護、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案件,提供了必要的數據支持。
至此,一個龐大、便捷、有效的外部政務數據獲取網初步成型。“檢察機關與地方數字政府建設實現深度對接,良好的數據獲取能力令人印象深刻。”貴州省遵義市檢察院副檢察長何新在實地“取經”時,由衷贊嘆道。
創共贏 數據共治從“借力要”到“主動給”
黑龍江省林口縣檢察院檢察官利用“91衛圖助手”查看案涉地塊影像圖。梁蕙源/攝
數據流通只有實現了全過程的動態生命周期管理,才能在合規使用中更好地激活數據價值。各類平臺數據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牡丹江市檢察機關辦案所需,但在比對分析碰撞發現系統性、深層次監督線索時,仍會有“捉襟見肘”的情形出現。在完成了部分外部數據共享共用的第一步后,牡丹江市檢察機關又在思考,如何能夠反向構建多源數據獲取機制,實現數據來源渠道的拓展,更好實現“數字賦能監督,監督促進治理”?
難題在哪里出現,就從哪里找答案。
2024年,牡丹江市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局辦理一起采石場非法占用耕地案,由于案件歷時久遠、違法事實復雜,涉及行政主體較多,雖然向相關部門制發了《行政執法監督案件調查通知書》,但整改工作推進緩慢,問題始終未得到有效解決。由于該案涉及公益損害,該局將線索移送至牡丹江市檢察院。之后,牡丹江市檢察院組成工作專班,通過調取用地審批文件、補償記錄及衛星遙感數據等,進一步確認采石場非法占用耕地的持續時間、違法事實,依法向相關單位制發檢察建議,推動市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局開展跟蹤督促,合力促使公益損害問題得以有效解決。
辦案的過程讓雙方充分認識到數據資源共享共用的重要性。案件辦結后,該局與檢察機關會簽《關于進一步深化行政檢察與行政執法監督協調機制的實施意見》,將黑龍江省行政執法監督管理平臺數據端口接入牡丹江市檢察院共享數據。借此端口,牡丹江市檢察機關實現全市40余家行政單位行政處罰卷宗的實時調取,打破了生態環境、國土資源、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產等數據獲取壁壘,推動“行刑雙向銜接”實現閉環管理。
“眾人拾柴火焰高。檢察履職辦案讓大家在數據共享中嘗到‘甜頭’,彌補了各方在數據方面的短板,也爭取到更多方面的支持與參與。”牡丹江市檢察院數字檢察工作辦公室主任郭鑫表示。
以穆棱市檢察院辦理的違規領取優撫金案為例。2024年11月,穆棱市檢察院在應用退役軍人違規領取優撫金法律監督模型向退役軍人事務局調取退役軍人優撫待遇發放信息時,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起初有所顧慮。“按照規定,被判處有期徒刑的優撫對象是不能享受優撫待遇的,但是由于刑事處罰信息與優撫金發放數據存在數據壁壘,可能存在應停未停、違規領取等監管漏洞。”在辦案人員多次登門溝通后,退役軍人事務局最終同意提供相關數據。檢察機關通過將900余條優撫金發放數據與法院刑事裁判文書、社區矯正人員庫進行多維比對,精準鎖定5名因刑事犯罪被判處刑罰的優撫對象違反相關規定,仍在按月領取優撫金。退役軍人事務局對此高度重視,當日即對相關人員啟動優撫金停發追繳程序。
“檢察機關在辦案時主動打破數據壁壘,為我們排查出不符合享受優撫待遇的人員。今后,我們將建立數據共享機制,每半年向檢察機關提供一次優撫人員信息,排查不符合享受優撫待遇人員,將這項工作常態化制度化推進。”穆棱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宮偉海誠意滿滿地表示。
數據共享共用帶來的利好一傳十、十傳百。目前,牡丹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多個部門與檢察機關達成主動共享數據、破除數據壁壘的共識,希望檢察機關在辦案的同時,通過數據篩查推動實現規范管理、高效履職,共同守護公益。數據共享呈現出良性循環的發展態勢。
信任彌足珍貴。與此同時,牡丹江市檢察機關也主動打消相關單位在共享數據時存在的“數據安全”等顧慮,按照“誰使用誰負責,誰泄密追誰責”原則,優化數據管理權責和流程。制定并實施《數據安全管理暫行辦法》等制度規范,進一步明確外部數據的申請、使用、管理要求和內部數據對外共享、開放利用標準規范;推行內外數據資源清單化、臺賬式管理,做到從數據申請、獲取到使用、保存實行全過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制定數據資源保護分級分類目錄,采取差異化保護措施,根據數據安全等級和敏感程度實行加密存儲、使用控制、脫敏處理等措施,進一步提高安全防護實效。
不僅如此,牡丹江市檢察機關還摒棄簡單的數據“拿來主義”,在與相關單位構建數據共享機制的同時,還推動相關單位發揮各自優勢,促使數據在不同部門之間實現流動共享,助力形成數據共治的良好局面。
謀長遠 激發數據獲取利用的內在動力
黑龍江省穆棱市檢察院檢察官到市醫保局調查核實相關醫保賬戶被查封凍結情況。顧蕊/攝
在重塑外部協作生態的同時,檢察機關也更加專注從自身出發,培育挖掘和利用數據的新范式。
“有壓力才有動力。”記者在采訪時發現,各級院干警在談到數據的獲取和利用時,都有著自己的所思所得,其中,“復用”是大家最大的共識。
對于數據獲取,牡丹江市檢察機關要求“部門主任沒有獲取到,分管領導主動對接;分管領導沒有獲取到,檢察長親自對接”,同時實行“分級對應,分別獲取”與“一地突破,全市共用”相結合的數據獲取分享機制。
“主動收集、調取和運用數據”已成為牡丹江市檢察機關檢察干警的自覺行動。在公共數據獲取等方面,牡丹江市檢察機關制定《數字檢察數據獲取技術支撐備忘錄》,采取同堂培訓方式幫助干警及時動態更新技術儲備、掌握實操技能,同時打通上下級檢察院技術使用通道,對于在數據獲取、數據治理中涌現出的新思路新方法,快速完成推廣使用,在不采用業務“外包”的前提下,實現數據的多渠道、多平臺、多方式獲取。
同時,全市檢察機關不斷“復用”現有協作機制,倍增式提升數據開發利用質效。其中,與市中級法院會簽《關于建立數據信息共享機制的實施意見》,實現調取全市兩級法院審判執行等辦案數據10萬余條;通過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辦公室、行政檢察監督協調辦公室和監獄信息管理系統、看守所監管信息系統等平臺,分別獲取公安、司法局以及監獄、看守所等執法司法辦案數據。此外,牡丹江市檢察機關自研的看守所數字檢察信息系統已接入檢察工作網,可動態實時掌握牡丹江市看守所入所在押人員情況。
點滴匯聚成河。目前,牡丹江市檢察院已收集整理出集公積金、養老保險金、醫療保險金、低保人員、行政處罰、公安機關刑事案件辦理等13大項113小項150余萬條數據于一體的數字檢察數據庫。
“數據來之不易,必須深度挖掘、用足用好,讓數據的多維價值在多個應用場景中充分釋放。”穆棱市檢察院副檢察長孫海洲的愿景,也是每一個檢察干警身體力行的“責任書”。
為切實有效利用好各類數據,牡丹江市檢察機關除了按照模型規則常規取用外,還反復、最大化激發數據要素潛能,調取的數據并非使用一次就將其“束之高閣”,而是要“左右兼顧”看看還能在哪些領域發揮價值。比如,在應用終本被執行人領取養老金監督模型調取養老金發放數據篩查出相關線索后,檢察官又從以往辦理的個案中梳理發現,可能還存在死亡人員冒領養老金、服刑人員違規領取養老金、違規調整社矯對象養老金等違法問題,于是依托全國檢察機關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管理平臺中的多個涉養老金模型,開展涉養老金專項監督活動,有效堵塞養老金發放監管漏洞,單一的“養老金發放數據”復用在多個辦案場景中。
“我們沒有建設自己專屬的大數據平臺,而是秉持共享原則,與各單位各條線協作調取數據并充分應用于檢察辦案。”對于牡丹江市檢察機關在數據獲取和利用中的心得,任鴻亮再一次坦言“用小成本‘撬動’大數據,資源有限地區也可以有大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