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這里是團結農場綜治中心,請問有什么可以幫到您的嗎?”“有人把我的農機開走了,麻煩你們幫我解決一下。”4月22日上午,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九師白楊市團結農場綜治中心接到轄區群眾瑪某的求助稱,李某生將自己的農機車輛開走了。
綜治中心接到求助后,立即對接派出所民警前往現場調查處理。經了解,瑪某沒有按照期限向李某生支付剩余農機車輛欠款,李某生將農機車輛扣押,雙方因此發生糾紛。

農機尾款一拖再拖
2022年,瑪某購買了李某生的農機車輛,支付部分車款,剩余20000元未支付。2022年年底,經雙方協商,瑪某以一頭牛折抵債務10000元給李某生,剩余10000元尾款分期向李某生支付。
2023年到2024年,李某生多次向瑪某催要農機車輛尾款,瑪某都以等自己的牛賣掉之后一定付清尾款。10000元的尾款一拖再拖,李某生每次催要都被瑪某以各種理由推脫。
協商不成以物抵債
2025年3月25日,李某生在多次催要尾款無果后,將瑪某的農用拖拉機開走作為尾款抵押。
期間,瑪某多次找李某生協商,但都被李某生拒絕,表示什么時候付清尾款才能開走農機車輛。協商無果后,瑪某選擇向綜治中心求助。

及時介入展開調解
民警在了解具體情況后立即上報綜治中心,按照分流轉辦、協同調處工作機制,司法所、派出所迅速聯動,成立調解專班,組織雙方當事人開展調解工作。
調解過程中,工作人員既當“法律講解員”,向雙方釋明權利義務,又做“情感疏導員”,以“遠親不如近鄰”“誤了農時誤一年”等俗語拉近心理距離。面對李某生擔心農機尾款打水漂的焦慮,調解人員提出“分期支付”的折中方案——由瑪某先行支付尾款的60%,剩余欠款分四個月支付完成,同時要求現場試機及檢修調試。

案結事了握手言和
經過工作人員耐心溝通,雙方選擇各退一步,達成調解協議。瑪某當場向李某生支付6000元,剩余4000元按月支付,自2025年5月起每月25日前支付1000元,2025年8月31日前結清,雙方不再因該筆債務產生糾紛。瑪某不因李某生的扣車行為追究侵權責任,李某生將農機車輛歸還瑪某。

李某生緊緊握住調解人員的手:“這筆錢有著落,我就能安心雇人播種了!”瑪某也感慨:“原本以為要鬧僵,沒想到還幫我解決了設備問題。”

為應對春耕期間易發的土地流轉、農資購銷等矛盾,團結農場創新推出“田間調解室”,組織普法志愿者、工作人員深入6個連隊開展巡回服務,通過以案釋法、發放《春耕法律指南》等方式,將法律知識送到犁鏵旁、播種機前。自春耕啟動以來,累計化解涉農糾紛5起,真正實現了“小事不出連、大事不出團”,為春播生產按下“快進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