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官主持調解下,一起交通事故當事人握手言和。
“沒想到假期在旅游景區發生交通事故,這么快就能處理好……”當事人游客劉女士說。在陜西省石泉縣后柳水鄉,一場輕微交通事故在游人如織的山光水色間悄然化解。
近日,劉女士與他人在駕駛過程中車輛發生碰撞,導致身體擦傷、車輛受損,石泉縣人民法院后柳人民法庭干警接到“求助”電話后,迅速抵達現場,組織景區道路交通事故糾紛專業調委會調解員共同做調解工作。短短半小時,該案順利化解。
這場速裁的景區調解,反映出后柳法庭以石泉縣“書記民情三本賬”制度為統攬,建立做實行業“三本賬”的治理智慧。近年來,后柳法庭圍繞群眾糾紛化解訴求,建立具有秦巴山區人民法庭特色的多元解紛賬、咨詢服務賬、群眾評價賬,即“三本賬”機制,指導行業性、專業性調解委員會發揮調解優勢,形成預防在先、紓解在前、反饋兜底、標本兼治的景區道路交通事故糾紛化解的工作閉環,構建起景區道路交通糾紛化解的“石泉模式”。
“多元解紛賬”破壁
去年7月,北京游客趙先生與本地民宿老板發生交通事故,雙方對責任認定各執一詞。法庭啟動“責任認定+損失評估+保險理賠”三同步機制:交警現場定責、保險公司即時核損、法官當場調解,僅用半天時間就達成賠償協議。
“過去這類糾紛至少要跑三四個部門,現在一站搞定。”參與調解的保險專員小陳感慨道。
“山路彎多、游客密集,車輛小剮小蹭事故糾紛時有發生,這曾是景區治理的痛點。”后柳法庭庭長劉敦介紹,后柳法庭轄區旅游資源豐富,立足于當地實際,該庭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在交通事故多發路段設置標志牌,在景區游客中心設立“24小時微法庭”和法官工作站。
同時打破行業壁壘,組建道路交通事故糾紛調解委員會,通過車載巡回的方式,建立道路交通事故糾紛調解委員會工作站,創新“責任認定+損失評估+保險理賠”三同步工作法,實現“報警—調解—理賠”一站式服務,有效破解了道路交通糾紛送達難、理賠難、周期長等調解堵點。
采用“三同步”工作法后,后柳法庭道交糾紛調解成功率提升至91%,平均處理周期從15天縮短至3天。
駐旅游服務中心法官接受游客咨詢。
“咨詢服務賬”靠前
不僅紓解在前,更預防在先。
后柳法庭聘請經驗豐富的老法官、老干部、老交警和西北政法大學、當地法學會等專家學者組成道路交通事故糾紛調解咨詢委員會。節假日期間,后柳法庭于景區交通要道、車流密集區因地制宜設立咨詢服務點,與咨詢委員會協同推進咨詢服務和普法宣傳工作。
2024年“五一”假期,重慶游客王女士在咨詢服務點解決了困擾多日的難題:她在租車游玩時發生單方事故,租車公司索要高額違約金。法官當場查閱合同后指出,根據民法典相關規定,非故意或重大過失導致的損失,不應承擔全部責任。最終在法官的幫助下,王女士的賠償款減少了60%。
此外,法庭還發布《道路交通糾紛答疑50問》和“參考案例”,開設“后柳水鄉法治講堂”,不斷提高群眾對金額計算、調解、鑒定、訴訟、理賠等環節的認識能力。為提升普法質效,法庭將調解案例改編成陜南民歌和短視頻。在豐收節活動現場,干警以“農閑普法”形式,向農戶講解法律知識,發放法律宣傳手冊100余份。
2016年以來,后柳法庭累計開展假期巡回200余天,現場發放各類宣傳資料5萬余份。
“群眾評價賬”促效
走進后柳法庭訴訟服務大廳,墻上的電子評價屏異常醒目。每起案件辦結后,當事人可通過掃碼對服務進行打分。
“法官大中午加班調解,連口水都沒喝,必須給五星!”今年4月,村民老楊在一起事故調解后留言。
后柳法庭通過在大廳顯著位置放置易拉寶、張貼二維碼、使用電子屏等舉措對“群眾評價賬”進行宣傳,鼓勵群眾每案“主動評”,實行“每案必評”“以評促調”,并且法庭對群眾評價進行100%回訪和反饋。
據介紹,這種“以評促改”的機制成效顯著。數據顯示,法庭群眾滿意度從2016年的89%提升至2024年的99%。
與此同時,后柳法庭持續強化與道路交通事故糾紛調解委員會、道路交通事故糾紛調解咨詢委員會的信息聯通和綜合研判,在分析群眾評價、統籌解決具體問題的同時,注重從個性矛盾發現共性問題,通過制發司法建議書、風險提示函、道路交通矛盾糾紛源頭化解專報,推動健全相關制度機制,完善道路安全相關設施。
近年來,后柳法庭針對景區在道路減速帶、斑馬線和彎道處設置凸面鏡等方面問題向主管部門發出司法建議兩份、風險提示函3份。
“這些建議就像景區道路安全‘法治體檢報告’,幫助我們堵住了管理漏洞。”石泉縣文廣旅游局副局長王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