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的路燈下,一個清瘦而矯健的身影在訓練場上奔跑,一圈接著一圈,直到跑滿10公里。這是他雷打不動的鍛煉日常,奮楫前行的每一步都會留下與眾不同的痕跡。
他就是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公安局刑偵支隊技術科科長、警務一級技術主管、擁有痕跡檢驗副高級任職資格的慕容紅焰。從警18年來,他先后榮立個人三等功4次,獲評優秀公務員5次,被公安部聘為全國刑事技術特長專家,入選全國青年技術人才庫、貴州省刑事技術專家庫、黔西南州高層次人才庫。2025年4月30日,慕容紅焰被貴州省委、省政府授予“貴州省先進工作者”稱號。
這些“硬核”的榮譽背后,是慕容紅焰胸懷理想、志存高遠的初心使然,更是秉承細致、精致、極致的擔當實干。
圖為慕容紅焰
跡鎖罪證尋親破懸案
1986年出生于貴州興仁的慕容紅焰,從小愛管閑事,正義感滿滿,唯一的夢想就是長大之后當警察。填報高考志愿時,全都填了公安院校,最后順利進入貴州警察學院學習刑事偵查專業。
2007年11月,慕容紅焰畢業通過公務員考試,正式成為黔西南州公安局刑偵支隊的一名辦案民警。由于當時隊里痕跡檢驗人才青黃不接,入職不久的他就被選送到中國刑事警察學院學習痕跡檢驗專業知識和技能,從此改行走上了痕跡檢驗這項工作。
圖為慕容紅焰與同事在現場提取腳印
幾年前,興義市某村莊的崔某一家三口在其住房內被害。接到任務后,慕容紅焰與州市兩級公安機關刑事技術人員一起開展現場勘驗,并用警戒線劃定了直徑50米的保護范圍。經仔細勘驗,慕容紅焰發現,在距被害人家房屋南端340cm道路地面上有一枚模糊的疑似血足跡,分析判斷這枚足跡極有可能系犯罪嫌疑人所留。順著該足跡往院落方向搜索前進,在院落內發現多枚成趟疑似血足跡,且越往中心現場足跡越明顯。
慕容紅焰根據足尖朝向、足跡清晰度初步判斷出嫌疑人行走方向及路線,但因現場院落地面較為粗糙,足跡細節特征不明顯。于是,他就與戰友們趴在地上仔細辨認,最終在一枚右腳足跡后跟沿發現了淡淡的血擦痕。根據這一線索,慕容紅焰大膽判斷這個血擦痕可能是嫌疑人右腳有殘疾或者帶傷拖行所造成。他小心翼翼地順著余下的足跡觀察,發現了更多類似的擦痕,這更加堅定地印證了之前對嫌疑人右腳殘疾或者受傷的判斷。
辦案民警據此研判偵查,最終在案發10小時內成功抓獲嫌疑人,其形態特征跟慕容紅焰在現場根據痕跡研判的分毫不差。在鐵證面前,犯罪嫌疑人如實交代了整個作案過程,案件成功告破。
近年來,慕容紅焰積極參與重大、疑難案事件現場勘查,提取重要痕跡物證,帶領團隊受理各類案件4699起、檢材24230份、出具鑒定文書4520份,為案件偵破、事件定性發揮了決定性作用。在打拐行動中帶領中心民警運用DNA技術,成功找回21名被拐兒童。
圖為慕容紅焰與同事在勘察現場
破懸案尋真相
抽絲剝繭,主動作為,慕容紅焰全力以赴的不只是偵破各類案件,還要讓那些并非案件的謎團真相大白。
2019年,群眾在興義市一座大橋下發現一具女尸,家屬報警聲稱疑為他人加害所致。接警后,辦案民警火速趕到現場,勘查發現尸體處于橋下河床邊沿,周邊的水中沙泥、沙灘均無足跡,也無多余血跡和零星人體組織散落地表,河床距離橋面近百米。民警初步判斷,現場符合個人輕生跳橋高墜或他人加害后拋尸橋下的特征。
慕容紅焰趕到后,進一步做了現場勘驗和初步尸檢,根據尸體腰部不規則且較為粗糙的斷面,提出了獨到的判斷:“尸體極有可能是在快速墜落的過程中碰到了比較堅硬且鋒利的阻攔。”為了驗證這一想法,他啟用無人機,從橋面上空對焦尸體落點,逆向溯源,看到右側橋面下方五六十米處的崖壁上,有一處向外凸出的錐狀巖石,且有小灌木朝大巖石下方傾斜。
隨后,慕容紅焰在橋面護欄上發現了女子遺留的多處指紋。“其分布形態符合常人翻越護欄的特征。在將該位置與崖壁上凸出的巖石和尸體作比對后,發現總體呈垂直線,與后續使用激光筆所作的三點試驗結果相吻合。”盡管如此,慕容紅焰還是覺得驗證不足,他再次勘查河邊灌木,在樹葉上發現細微的肌肉組織,與上方凸出的巖石、傾倒的灌木也呈直線。這與民警調查到的死者生前失戀并有輕生意向相吻合,死者家屬方才認可。
圖為慕容紅焰
痕檢智創專利破懸案
苦心孤詣,碩果累累。慕容紅焰在認真做好現場勘查、痕跡檢驗鑒定、刑事技術信息系統查詢比對等工作的同時,還熱衷總結鉆研專業技能,滿懷熱情地投入創新創效。
最近,慕容紅焰領銜與另外四位技術民警共同完成了一篇題為《磷化氫中毒事故調查鑒定》的專業研究論文并投入公安部專業機構。論文深度剖析了2023年發生在黔西南州一村莊的兩名女子意外中毒死亡案例。
從實戰到論文,只是慕容紅焰用心鉆研專業技術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他先后在“全國公安機關基層革新”大賽、全國公安機關“雙十創新”大賽、貴州省“公安機關基層革新”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其主持的多個重點實驗室科研課題,在與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優先得到公安部資助的科研經費。
此外,作為第一發明人,慕容紅焰在痕跡檢驗領域率先提出并獨立自主研發新型生物物證熏顯裝置、便攜式生物物證熏顯裝置等4項專利獲國家專利局專利授權,填補了黔西南州刑事科學技術科學發明創造領域空白。“特別是便攜式生物物證熏顯裝置攜帶方便,有利于減少生物物證的流失。”慕容紅焰說,由于專業生物物證熏顯設備價格昂貴和不便攜帶,導致基層刑偵在現場勘查時提取能力不足、生物物證流失。便攜式生物物證熏顯裝置運用以來,黔西南公安刑事偵查部門對案件中的微量檢材檢出率提高24%,指紋發現率提高19%,在降低案件偵辦成本、實現社會效益最大化上發揮了巨大作用。
慕容紅焰說:“隨叫隨到,直擊現場,命案雖然血腥,檢驗雖然繁瑣,但一想到能夠伸張正義,能夠刨開真相,就覺得千值萬值。”在他看來,當刑警和做痕跡,就是值得自己終生奮斗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