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廣西桂林城郊郁郁蔥蔥的山林間,一場“幼兒園班”的訓練正在開展,但受訓對象很特別,是5只剛滿3個月的警犬。只見民警把“嫌疑人”用過的紙巾給警犬嗅聞后,它們立即奔往山上,不出10分鐘,便找到了藏匿在密林的“嫌疑人”。
“這是我們經常開展的山地搜捕實戰演練,目的是強化幼犬的環境適應性及物證關聯追蹤能力。”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公安局刑事偵查支隊十大隊(警犬大隊)副大隊長李叢玥告訴記者。
這些曾被本地人稱為“土狗”的廣西山地犬,如今逐漸成為廣西警犬隊伍中的“新寵”。
近年來,桂林市公安局緊密結合本地復雜的山地環境與基層警務實戰需求,創新推進廣西山地犬警用化培育工程,培育出具有山地環境適應性強、耐濕熱、抗病力突出等優勢的廣西山地犬警用種群,在搜救追蹤、山地追捕等實戰場景中發揮著獨特作用,為警務效能提升注入新動能。
刑事偵查支隊十大隊民警在戶外開展警犬服從訓練。(桂林市公安局供圖)
向山而行,破解警犬耐力困局
為什么要培養廣西山地犬入警?“廣西山林眾多、地勢起伏多變,且氣候高溫高濕。”李叢玥告訴記者,“面對高強度的山地搜索,德國牧羊犬、拉布拉多犬、馬犬等常見的警犬往往不能適應,常常會出現‘帶狗上山、背狗下山’的尷尬情況。”
如何尋找到更適合本地環境和警務需求的警犬,成為擺在桂林警方面前的課題。
2023年4月,自治區公安廳啟動《廣西山地犬現場搜索技術及裝備研究項目》后,桂林市公安局刑事偵查支隊十大隊開啟了在山川鄉野間的山地犬篩選之旅。
“我們在桂林的農村跑了一個多月,最終在一名老獵戶家找到兩只合適的山地犬。”李叢玥介紹,挑選山地犬不僅要觀察它的鼻子、耳朵,了解它的嗅覺、聽覺情況,還要仔細觀察它的膽量、速度、服從性、抗壓力等。“小狗想要‘入編’并不容易。”
找尋“種子選手”只是最開始的一步,如何把它們訓練成干練的警犬才是關鍵。
除了鉆鐵圈、走平衡木、搜毒搜爆等常規訓練,還要有針對性地對山地犬展開山林追蹤、搜索等方面的能力訓練。“搜救、搜捕工作的時機很重要,必須爭分奪秒。”桂林市公安局刑事偵查支隊十大隊大隊長黃翔飛說,大隊幾乎每天都會帶山地犬在桂林市郊尋找復雜的山林地開展搜人訓練,只為在搜救、搜捕實戰時能更快一些。
從最初在山川鄉野間搜尋第一批山地犬,到實現山地犬自主繁殖、培育,再到因地制宜開展針對性訓練,目前,桂林市公安局成功“入編”的21只山地犬已開始嶄露鋒芒。
科技賦能,強化機犬協同作戰
2024年6月8日17時許,桂林市公安局秀峰分局民警在臨桂區兩江鎮抓捕一名嫌疑人的過程中,其逃入后山藏匿,民警請求刑事偵查支隊十大隊協助搜尋。
趕赴現場后,黃翔飛迅速組織山地犬“毛毛”和“大黃”沿著嫌疑人可能逃跑的方向進行搜捕,并通過無人機在山地犬提示的可疑范圍進行搜索,不到半小時便將嫌疑人抓獲。
“在過去,如果案件發生在山區,搜捕工作往往面臨極大的困難。”黃翔飛介紹,犯罪嫌疑人藏身茫茫山林間,茂密的植被遮擋視線,使得搜索范圍有限,導致案件偵破進度緩慢,甚至陷入僵局。
山地犬的出現,成為破局的“鑰匙”。桂林市公安局以“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為抓手,探索科技賦能警犬技術應用落地實踐。
在實戰中,無人機憑借其靈活的機動性和高清的拍攝設備,在短時間內對大片區域進行搜索,利用熱成像技術快速鎖定嫌疑人可能藏匿的區域,為地面搜索提供精準指引。同樣,山地犬憑借敏銳的嗅覺,在山林間快速追蹤、鎖定目標,為空中搜尋提供指引。無人機與山地犬協同作戰,大大提高了搜索效率和縮短了抓捕時間。
聞令而動,服務群眾守護平安
山地犬在刑偵追蹤領域屢建奇功,在民生救援服務方面同樣表現出色。
今年3月8日上午,靈川縣的譚女士留下一封告別信,將財產托付給兒女后獨自外出。事發蹊蹺,譚女士外出時并未攜帶手機,家屬十分擔心,于是報警求助。
當天20時,靈川縣公安局無人機飛手在某區域發現疑似譚女士的女子,刑事偵查支隊十大隊民警立即帶山地犬開展搜索排查。半個小時后,民警王廷君所帶的山地犬“影子”發現因服毒自殺陷入重度昏迷的譚女士。經過緊急送醫搶救,譚女士脫離生命危險。
警務工作的每一次創新實踐,都緊密關聯人民群眾的安全感與幸福感的提升。桂林市公安局以“創人民滿意公安”為抓手,引入山地犬助力服務群眾工作,在搜尋走失人員、維護社會安全等方面成果顯著。
2024年12月,在自治區公安廳組織的廣西山地犬搜捕專項比賽中,桂林市公安局派出的6只山地犬憑借出色表現,一舉奪得一等獎。這榮譽不僅是對桂林市公安局山地犬訓練成果的肯定,更是對桂林市公安局推進警犬技術科技化、實戰化、規范化、專業化建設的認可。
(廣西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