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接待大廳內,工作人員熱情接待每一位來訪群眾;矛盾糾紛調處室中,調解員耐心傾聽、公正調解;法學專家咨詢室里,專業人士為群眾解答法律疑問;心理咨詢室內,心理咨詢師為群眾提供心理疏導……位于惠州市博羅縣城的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統籌訴訟服務中心、檢察服務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信訪接待中心等“多中心合一”,讓群眾解決訴求“只跑一地”,解開心結“只進一門”。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是立足政法職能,推動各部門依法履職、形成合力,開展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和協助推動社會治安風險防控的重要工作平臺。作為中央政法委的聯系點,博羅縣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嚴格按照中央政法委關于綜治中心“五個規范化”的要求,推動場所設置、部門入駐、運行機制、督辦落實、信息化建設規范化,實現“有牌子、有場所、有力量、有機制、有效果”的“五有”目標,將綜治中心從聚焦細微矛盾調處的“小窗口”,拓展為統攬全局的社會治理“大平臺”,不斷深化“1+6+N”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體系建設,切實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工作人員在博羅縣綜治中心群眾接待大廳受理登記群眾訴求
整合資源:打造“一站式”樞紐平臺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是基層治理的“平安前哨”,是矛盾糾紛化解的“首道防線”,也是整合資源、化解矛盾、服務群眾、守護平安的重要樞紐。如何打破部門壁壘、激發治理合力,面對面為群眾提供“一站式”服務?
博羅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縣委政法委發揮牽頭抓總、統籌協調、督辦落實作用,由縣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任縣綜治中心主任,政法單位及住建、人社等共11個職能部門進駐,建立了部門職能清單,明確了各入駐部門的職責,細化了對接流程、規范了工作紀律,夯實了部門矛盾糾紛化解主體責任,確保人民群眾每一項訴求都有人辦、依法辦。
走進縣綜治中心一樓,這里劃分了引導受理、多元化解、指揮調度3個功能區。在群眾接待大廳設有導引臺、綜合業務窗口,日常有工作人員負責群眾引導、法律咨詢和登記受理工作。依托“粵平安”綜治中心業務系統,可“一站式”全量受理矛盾糾紛事項,做到“一案一碼”,全程可查詢、可追溯,方便隨時了解受理、辦理進展。
只進一扇門,解紛萬家事。綜治中心統籌訴訟服務中心、檢察服務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信訪接待中心等“多中心合一”,讓群眾解決訴求“只跑一地”,解開心結“只進一門”。這里,公安、檢察院、法院、司法、信訪、人社、住建等部門常駐,衛健、民政、工會、婦聯等部門及群體組織輪駐,其他部門根據矛盾事件實際情況隨叫隨到,構建“常駐部門管日常、輪駐部門解專項、部門聯動破難題”協同治理機制,推動矛盾糾紛一站式化解、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
如今,在博羅縣,縣、鎮(街道)兩級綜治中心全面提檔升級,成為集中矛盾糾紛調處、法律服務、心理咨詢等多功能的“一站式”樞紐平臺。縣綜治中心突出實體運行,進一步提升組織架構,推進場所設置、部門入駐、資源整合,為群眾提供點單式服務。鎮(街道)綜治中心突出實戰運作,緊緊圍繞“排憂解難、服務民生”的目標定位,強化上下聯動,深化訴源治理和人民調解,把矛盾糾紛有效化解在基層。
綜治中心靈活調配各方調解力量化解矛盾糾紛
健全機制:完善糾紛化解流程
橫向聚合力,縱向強聯動。博羅縣大力推動從“橫到邊”到“縱到底”的體系構建,“縱”向上及時通過逐級流轉進行聯合調解攻堅,“橫”向上有針對性地開展化解工作,切實推動矛盾糾紛化小、化早。
在橫向聚力上,統籌入駐部門有關調解、仲裁、行政復議、訴訟、法律監督等解紛功能,推動形成“綜治中心負責程序性推進、辦理部門負責實質性解決”的工作格局。在縱向貫通上,建立健全縣、鎮兩級綜治中心協作聯動工作機制,推動全縣各類矛盾聯調、治安聯防、治理聯動、問題聯治、平安聯創。
為保障中心高效運轉,督促各部門履職盡責,該中心建立了指揮調度、風險研判、應急處置、考核管理、督辦問責等機制,完善入駐部門職責清單,規范矛盾糾紛處置流程,健全完善“統一受理—分類流轉—依法辦理—閉環管理”運行機制,做到對矛盾糾紛的實時跟蹤、動態掌握和精準督辦,實現矛盾糾紛全鏈條管理、全流程辦理。
聚焦矛盾糾紛預防化解,縣鎮(街道)兩級綜治中心通過橫向聚合力,統一調配各方調解力量,靈活指派調解組織、調解專家、部門負責人等參與;縱向則明確職責,信息資源互聯互通、共享共用、聯動聯合,有效發揮綜治中心統籌協調、分析研判等方面的職能作用,既解事結,又解心結,真正實現案結事了。
調解員了解當事人訴求推動矛盾糾紛化解。
法治為先:推動矛盾糾紛“專業應對”
4月7日,縣綜治中心江迪彪勞模創新工作室負責人江迪彪律師走進博羅中學,向全校5000多名師生宣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增強師生的國家觀念和法治意識;在龍溪街道結窩村老圍村民小組內,法治文化廣場集休閑、教育等功能于一體,這里還不時開展法律講堂、法律咨詢等普法活動,讓法治知識深入人心……
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是推進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法治化的長期基礎性工作,而普法宣傳則是培育群眾法治觀念、弘揚法治精神的重要渠道。博羅縣積極推動基層法治文化陣地建設,多形式開展普法宣傳,推動法治知識入腦入心。博羅縣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法治小游戲等融入普法宣傳活動中,深入開展“千人百場送法進基層”“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鄉村振興·法治同行”等主題宣傳活動,推動普法宣傳“沉下去”“活起來”。同時,依托微信、鄉村大喇叭等載體,提升普法宣傳的覆蓋面、精準性。2023年11月,博羅縣制作的普法劇場音頻《“董”法奇遇記》榮獲廣東省“優秀普法工作項目”稱號,是全市唯一一個縣區級獲獎項目。
普法宣傳是基層法治建設的基礎,將糾紛矛盾調解好,則是基層善治的基本要求。博羅縣聚焦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建立健全協作聯動等制度,優化矛盾糾紛登記受理、風險研判、分類流轉等流程,充分運用法律手段,在法治軌道上實現定分止爭。博羅縣組建了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團隊,推動17個法學會服務站與綜治中心深度融合,在重大決策論證、重大風險防控、重大矛盾糾紛調解工作中發揮專業作用。如今,在博羅縣,389個村(社區)實現法律顧問全覆蓋,村(社區)法律顧問每周固定時間到鎮(街道)綜治中心坐班“問診”,以法治為準繩推動矛盾糾紛依法化解。
法治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基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矛盾糾紛,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鮮明時代特征。在博羅縣,各地立足民風民俗、工作實際,引導群眾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讓法律幼苗根植群眾心底,將法治“春風”送進萬戶千家。
織密網格:激活基層“神經末梢”
日前,長寧鎮埔筏村的專職網格員在日常巡查中發現有挖土機在林地作業,經詢問了解,發現施工方未能出示相關部門報批手續材料,疑似非法取土,便馬上通過手機端“粵平安”平臺將情況上報。平臺將事件線索分發流轉給有關部門跟進,相關部門接單并經到場核查確認為違法行為后,立即對施工方發放責令停止通知書,并要求限時恢復原貌。
網格吹哨,中心派單,部門報到。長寧鎮創新網格化服務管理模式,建立三級網格信訪微治圈,將群眾的小矛盾、小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探索建設專職網格員隊伍,開展巡查摸排安全隱患、采集基礎信息、記錄社情民意、協助調處矛盾糾紛、政策宣傳等工作,延伸服務觸角,將矛盾化解在源頭、將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
“小網格”打通基層治理的“大動脈”。博羅縣按照“屬地管理、規模適度、標準統一、無縫覆蓋、動態調整”的原則,合理調整轄區網格的劃分,每個網格配備一名專職網格員,及時捕捉社會風險“弱信號”。目前,博羅縣16個鎮(街道)389個村(社區)共劃分綜合網格465個,網格化服務管理覆蓋率100%。
在此基礎上,博羅還將村“兩委”干部、社工、優秀黨員、志愿者等充實到網格隊伍中,并及時針對網格隊伍的素質提升開展各級各類專題培訓,結合實際構建起全縣綜合網格化管理模式并不斷加強運作,構筑出“就近服務、就近參與、多元化解”的解紛共同體。
科技賦能:跑出基層治理“加速度”
練好社會治理“繡花功夫”,離不開智治支撐。博羅縣以綜治中心為主陣地,以信息化賦能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實現對基層排查上報的矛盾糾紛類事項“一鍵上傳、分級處置”,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推動治理模式從事后處置向事前預防轉變。其中,博羅縣以“粵平安”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云平臺為基礎,高度整合綜治視聯網、應急調度等信息系統,縱向貫通16個鎮(街道)、389個村(社區)、465個綜合網格,形成上下協同聯動的指揮調度體系。
智慧化平臺的應用,讓基層社會治理更加“耳聰目明”。博羅縣在依托“粵平安”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云平臺的基礎上,還結合“數字政府2.0”建設,推進智慧平臺的開發應用,深入推進“一網統管”,筑牢基層治理智能化數字底座。
博羅縣石灣鎮、園洲鎮都是工業大鎮,工業企業密集、外來人口較多,對社會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石灣鎮自主建設智慧城鎮管理指揮中心,依托高空AR鷹眼、高空熱成像鷹眼等設備,對監控范圍內的衛生、占道經營、露天焚燒及河道周邊情況等進行實時監控,通過網格員的日常巡查、事件上報和指揮中心平臺事件流轉,有效提升了基層治理效能。
一網統管全局,一屏通覽全貌,一碼連通民心……園洲鎮以智慧化網格管理為突破口,整合各方資源、延伸管理觸角、擴大服務陣地,推動基層治理走向“智”治。該鎮搭建的“智慧園洲”平臺,不僅能實時監測重點區域情況,還搭載了“兩違”巡查、環保巡查、娛樂場所巡查、“三小”場所消防巡查、燃氣使用安全巡查等專題類智慧巡查模塊,推動技術、數據、業務的深度融合,提升了執法的及時性、準確性和連貫性,讓社會治理更加智慧高效。
多元共治:繪就基層治理“同心圓”
原本“針尖對麥芒”的兩人,通過喝茶聊天“化干戈為玉帛”……在博羅縣柏塘鎮的“鄉里茶室”,兩位存在土地糾紛的村民,經鎮有關部門及邀請當地有名望的長者共同調解后達成共識。
作為全國“一村一品”(茶產業)示范村鎮,柏塘鎮秉持一杯清心茶、排憂解難理萬家的調解理念,將特色茶文化、基層治理和鄉村振興結合在一起,在群眾家門口打造“鄉里茶室”,推動矛盾問題一線傾聽、一線解決。該鎮探索建立“應商和”(快速反應、聯合商談、促和促融)的三字訣處理機制,凝聚各方力量,吸納黨員干部、鄉土專家和志愿者等作為茶室調解隊伍,結合柏塘鎮“和”“融”茶文化和宗族鄉親聯合議事機制,推動矛盾糾紛就地化解。
小區內綠化修剪矛盾頻發,“園居吖姐”多次上門溝通,推動小區綠化工作回歸正軌……在園洲鎮園洲社區,“有事就找園居吖姐”已經成為社區廣泛流傳的口頭禪。2024年1月,園洲居民區黨支部積極推行“黨建+志愿服務”模式,以黨支部書記和轄區婦女骨干為主體,成立了“園居吖姐”志愿服務隊。
該服務隊立足婦女群體在社會和家庭生活中的獨特作用,化身社區“和事佬”,積極調解小區居民鄰里矛盾、夫妻矛盾,化解勞務糾紛、債務糾紛等。成立以來,“園居吖姐”志愿服務隊已調解糾紛80次,解決問題55個,真正做到了矛盾不上交、糾紛早化解。
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是中國社會治理創新的重大舉措,其關鍵之舉在于動員各方面的力量,匯聚起社會治理多元協同的合力。博羅縣堅持發揮黨建引領核心作用,充分調動黨員、志愿者等群體在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糾紛、收集社情民意、解決群眾多元需求等方面的作用,下活多元協同共治“一盤棋”,共繪基層社會治理“同心圓”,為推動縣域高質量發展注入善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