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深圳市南山區錨定“全球一流現代化創新城區”戰略目標,全面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征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南山區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創新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扎實推進區級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依托區級綜治中心和8個街道綜治中心,整合各類資源,實現人民群眾訴求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化解矛盾風險維護社會穩定”專項治理工作以來,全區矛盾糾紛化解率97.85%。
近年來,南山區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持續深化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從法院的“訴調對接”到街道的“聯調聯動”,從樓棟長隊伍建設到網格員角色轉變,南山區正以系統性、協同性、創新性的治理實踐,推動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化解在源頭,為高質量發展筑牢和諧穩定的社會基石。
“化解矛盾風險維護社會穩定”專項治理工作以來,全區矛盾糾紛化解率97.85%。
擴大解紛“朋友圈”
南山法院推動矛盾糾紛前端化解
不久前,在全國首家新能源電池行業非訴解紛中心,兩家新能源高新技術企業的貨款糾紛得到圓滿解決后,又開展了新的合作。
新能源電池行業非訴解紛中心由南山法院在深圳市電池行業協會設立。成立以來,已化解涉電池企業糾紛28件,及時解決企業訴求,為新能源產業發展紓困解難。
這是南山法院擴大解紛“朋友圈”的一個精彩剪影。為取得多元解紛最大合力,南山法院引入行業協會、商事調解組織等特邀調解組織55家,實現訴訟與調解的無縫銜接,全年訴前化解各類糾紛19537件,同比增長16.6%,訴前調解成功率達34.86%,推動多元解紛從“量變”向“質效并重”升級,促使大量矛盾糾紛在家門口、行業內得到實質化解。
南山法院強化與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聯動,共建多元解紛機制,搭建解紛平臺,促進金融糾紛、勞動爭議、交通事故、婚姻家事等類型化矛盾前端化解。
例如,南山區互聯網科技金融企業多,為防范轄區金融風險,高效化解金融糾紛,南山法院聯合區司法局、區金融發展服務中心等單位搭建區金融借貸糾紛調處平臺,通過指導調解、司法賦能、司法保障,為金融領域涉訴群體提供高效便捷、低成本的法律服務,有效提升社會信用環境,維護金融秩序。
“軟硬兼備”化矛盾于無形
南頭街道創新非警務警情聯調機制
2024年11月的南頭街道某建工企業門口,一名分包項目人員因工程虧損問題躺在地上,要求千萬元的天價補償,并多次通過自殘、靜坐、多日滯留等方式表達訴求。因總包、分包單位都已付清款項,各單位爭執不下,該人員的情況也十分危險,這場“小意外”成為檢驗基層治理的“大考題”。
街道綜治中心的聯調機制立即啟動,各方到南頭街道平安建設中心,經民警、調解員調解普法和耐心勸導,會同總包、分包連夜多輪勸解說明,最后該人員接受調解結果,該糾紛就此化解。這是南頭街道非警務警情聯調機制的創新實踐。
“非警務警情協同處置一直是當前基層社會治理的難題,反復出現和循環報警、但難以靠單一部門化解的糾紛,可能導致矛盾激化并影響基層治理穩定性。讓非警務警情處置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實現跨部門多元主體協同治理創新,是目前基層治理改革的新趨勢。”
南頭街道綜治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街道聯合南頭派出所打造的非警務警情聯調機制,聚焦“誰來統、怎么分、哪里轉、如何接、何以好”五個核心問題,建立了“矩陣式統籌領導機制”“多重系統融通機制”“流程無縫銜接機制”“多元主體參與機制”“多元賦能機制”五大機制,確保非警務警情調處“統得起”“分得出”“轉得順”“接得住”“辦得好”。
南頭街道將110警情系統與民意速辦系統如何高效對接“匯流”到綜治中心,迅速將基層社會治理和社會矛盾糾紛化解于無形?
“軟件”方面,在綜治中心打造非警務警情聯調指揮中心,探索糾紛化解“典型場景案例庫”,形成各類“判例式”參考案例。同時,注重多元主體參與,充分發揮群防群治隊伍的“神經末梢”作用。“硬件”方面,綜治中心設置矛盾糾紛調處室、網格工作室、社會心理服務室、部門進駐工作室、監控研判室和群眾接待廳、非警情部門聯調室和南頭街道微法庭,在調解工作、法制宣傳和心理調試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在“軟件”和“硬件”賦能下,南頭街道綜治中心與南頭派出所共同處置非警務警情725宗,現場調解478宗,處置率和好評率達100%。
“紅色引擎”驅動“小蜜蜂”
新就業群體為基層治理注入澎湃動力
去年6月,一則“廣東深圳外賣小哥暴雨中佇守在排水井前提醒大家注意安全”的短視頻刷屏社交網絡。暴雨中,一位美團外賣小哥堅守在被沖開的井蓋旁,冒雨警示過往車輛行人。這一舉動感動了周邊的居民,也被路過的市民拍下來發到網上,贏得網友們紛紛點贊。
這位外賣小哥名叫明云龍,今年23歲,貴州遵義人,是美團外賣南山科技園站點的騎手。
像明云龍守井蓋這樣的善舉在南山比比皆是。粵海街道大沖社區依托小哥書記工作室、騎手流動黨員黨支部等平臺,挖掘培養小哥黨員帶頭人,解決急難愁盼問題120余件。同時,創新打造小哥“四員”隊伍,引導外賣騎手擔任安全勸導員、志愿服務員、兼職網格員和文明宣傳員,涌現出餓了么小哥陳創澤與趙磊英勇滅火等先進事跡。
大沖社區還依托“黨群G+”系統打造的“蜂匯家園”平臺,引導轄區新就業群體參與社區治理。該平臺集成學習、積分、訴求等治理功能,已吸引全區1萬余名新就業群體注冊參與6大類30余項治理項目,通過志愿服務積分兌換心理解壓、親子教育等服務,有效激發新就業群體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
將創新觸角延伸至企業服務領域,桃源街道設立專精特新企業培育書記工作室,2024年累計走訪企業167家,收集企業訴求105條,解決問題101條,切實為企業排憂解難。
聚焦商業街區治理,西麗街道建立366大街商戶聯盟座談機制,通過定期座談及時解決商戶在市容環境、矛盾糾紛等方面的實際問題,有效優化營商環境。
在區域統籌層面,南山區優化升級社會組織書記工作室,全年開展社區治理、為企服務等領域活動30場,服務超800人次。同時,區物業管理指導委員會全面落實四級物業管理指導體系,2024年約談業委會及物管企業96次,組織調解物業糾紛268起,提出書面建議367次,有效化解物業矛盾糾紛。
“網格員+樓棟長”協同共治
矛盾調解觸角深入社區毛細血管
“我們的工資終于拿到了,謝謝你們幫助解決了這件煩心事。你們真的把我們老百姓放在心上!”2024年1月,蔣先生等8名裝修工來到招商街道蘭園社區,感謝社區網格員龔全與警務室民警及時出手化解勞資糾紛,成功幫助他們拿到欠薪。
在南山區,網格員已經成為基層治理現代化的主力軍和排頭兵,他們不僅是網格采集員、信息員,更是社區調解員、服務員。網格員龔全從事網格工作8年、社區司法專干7年,秉承著真心實意為老百姓服務,做好居民的“貼心人”“和事佬”,至今已處理糾紛案件百余件。
在南山街道風華社區,居民反映學校兩旁道路狹窄且未實現人車分流,存在較大安全隱患。樓棟長迅速響應,匯總問題、整理居民意見后反饋至社區工作站。經過實地調研和集中討論,確定了電動車循環行駛的解決方案后,樓棟長發起“創建小區平安校園路”活動,主動上街指揮交通,在校園、小區門口值班守護,不僅暢通了道路,更疏解了居民心中的堵點。
“自己家園自己建”。以南山街道為代表,南山區各街道始終以黨建為核心引領,全面統籌街道與社區的各類資源,大力培育和建設樓棟長隊伍,持續激發隊伍活力。
目前,南山街道樓棟長隊伍發展態勢良好,3710棟樓宇共配備2179名樓棟長,其中黨員樓棟長占比5.23%。這支隊伍已成為覆蓋廣泛、服務優質的特色社會組織,在促進鄰里和諧、推動社會治理創新等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