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火車站附近,有片特別的區域——面積很小,占地僅有0.99平方公里;專業市場很多,涉及鞋業、服裝、飾品等種類,共有25個;流動人口密集,每天出入的采購商超過10萬人次,其中不少是外國人。這就是廣州市公安局荔灣區分局站前派出所的管轄范圍,一個小商品交易格外興旺的時尚經濟帶。
當巴掌大的地方聚集著全國乃至全球的客商,會碰撞出哪些“火花”?這盤“世界級”的生意怎樣才能順暢運轉?初春三月,正值開工迎客時節,記者走進廣州市荔灣區站前街,探訪一間被專業市場環繞的派出所,看基層民警如何為世界各地商人營造安全穩定的交易環境。
站前派出所民警黃國光(前)帶著輔警在鞋業市場開展日常巡邏
環市西路101號“開張”,阿sir進駐調糾紛
“不要急,慢慢來,一個一個走。”傍晚時分,廣州國際鞋業廣場內街,多輛小三輪擠在轉角處,民警黃國光正帶著輔警疏導指引。他利落地揮動手臂,三下五除二,路通了。
類似的突發狀況,黃國光幾乎每天都會遇到。他管轄的站西時尚商圈,匯集了步云天地、西城、天富等專業鞋業市場,以及匯美、萬通等老牌服裝城,活躍著上萬家商戶。
“站前C04,請簽收警情。”黃國光的對講機突然響起。“你在哪個位置?幾樓?幾號檔口?”詢問報警人情況的同時,黃國光小跑著下樓。
來到一家鞋店門口,只見報警的白衣男子愁容滿面,“去年給這家店做了一批鞋子,說好春節后付款,一直不理我……”了解訴求后,黃國光進店說明來意,沒想到對方一頓“強勢輸出”。原來,鞋店老板寄樣板時特別強調保密,卻在多個社交平臺刷到沒上架銷售的鞋子。由此,鞋店老板認定白衣男子泄露商業機密、不講誠信,拒絕給錢,然而白衣男子自稱冤枉。
一邊是渴望拿到貨款的報警人,一邊是正在氣頭上的鞋店老板,居中調停的黃國光不急不躁,讓雙方先平復情緒。他瞄準問題癥結——鞋款視頻還在網上傳播。黃國光征求白衣男子意見,能否聯系發布視頻的人刪除?一系列操作完成后,鞋店老板的態度明顯緩和下來。
緊接著,黃國光勸說白衣男子回去。“畢竟老板有損失,雖說視頻刪了,消除影響也需要時間,過幾天再來溝通。”黃國光告訴白衣男子,假如雙方談不攏,可以到環市西路101號的調解工作站找他。
黃國光口中的調解工作站于今年2月18日成立,目的就是為了化解像追討貨款一樣的小商品買賣糾紛。“常見的質量、租金、合同問題,不是一次兩次能搞定,當事人需要空間坐下來慢慢聊。”調解工作站應運而生,設置在專業市場里,能夠就地化解糾紛,將矛盾消除在前端。與此同時,該調解工作站整合勞動監察、法律援助、行業監管等資源,提供解紛、咨詢、培訓、服務等一站式服務。
站前派出所民警王獻杰走訪沿街店鋪,幫哈薩克斯坦小伙尋找手機丟失的線索
“小警情”也不“小看”,外國人都為他們點贊
琳瑯滿目的小商品,不只吸引全國各地買家到站前街進貨,不同膚色的外國商人同樣慕名而來。
曾有統計數據顯示,站西商圈超過六成鞋業和鞋材遠銷東南亞、中東、歐美、俄羅斯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走在站前派出所轄內街道上,隨處可見外國人身影。
外國人多,對站前派出所來說,意味著什么?“經常接到找東西的求助”,站前派出所所長趙廣榮舉例道,不是這個人的行李箱落在后備箱,就是那個人的背包忘在后座,等等。
3月7日晚,站前派出所接到轄區酒店報警:“有個外國客人手機丟了。”從掛斷電話開始,一場名為“尋找手機”的行動迅速鋪開——
在外巡邏的民警陳霄鴻接到指令,第一時間驅車趕往報警點,把報警人帶回派出所。
“Whereareyoucomefrom?”“Whattime?”“How?”
僅用幾個簡單的英文單詞,他就掌握了基本情況:兩人來自哈薩克斯坦,從機場打車到酒店,小伙的手機落在出租車上,聯系不上司機。
派出所里,值班民警王獻杰負責追蹤手機下落。他通過小語種翻譯軟件反復跟失主確認細節:幾時幾分到達酒店、下車位置在哪里、出租車顏色是什么,等等。王獻杰將相關信息同步反饋給指揮室,同事根據特征進行排查。
大約過了10分鐘,王獻杰找到疑似對象,詢問后發現是空歡喜一場——“他們下車的時候,剛好有一輛大貨車經過,車牌號被擋住了。”
王獻杰沒有氣餒,回到失主下車的地方,以此為起點,到沿街商鋪,逐一協調老板調取防盜錄像查看。在第二間酒店,他定位到關鍵線索,以此為切入口,派出所同事進行綜合分析。不久,好消息傳來:“手機在我車上。”
王獻杰詢問得知,由于哈薩克斯坦小伙付車費給的是現金,出租車司機正苦惱如何歸還。接到派出所通知時,司機身處60公里外,王獻杰一字一句地跟小伙解釋前因后果,并安慰他們等一等。
直到凌晨,出租車司機風塵仆仆地趕到,遞上手機,哈薩克斯坦小伙高興地回了一句中文:“謝謝!”
據了解,站前派出所尋物的成功概率,高達八成。趙廣榮認為,東西不大,如果順利找回,能讓外商對中國的治安環境有更好的印象。“小了說,為民服務是警察職責;大了說,熱情高效代表國家形象。”
站前街道時尚商圈調解工作站于2025年2月18日設立,重點化解小商品買賣糾紛
200元戒指被偷,他們為何不放棄?
糾紛多、求助多,一間派出所如何消化?一個字:快!有多快?從一宗飾品被盜案的偵破可以窺見。
3月6日晚9時,apM時代國際服裝城一家飾品店老板到派出所報警:“店里丟了一枚戒指。”根據老板陳述,有個客人到店里付款買東西,趁店員不注意,隨行來的朋友偷走戒指,價值約200元。
根據店主提供的店內防盜監控,民警李國華一遍遍研究,確認嫌疑對象有一個“快速取物”的動作,但那人戴了口罩、帽子,看不清樣貌。于是,李國華帶著店主通過不同渠道反復排查。最終,派出所篩查出幾名可疑對象,李國華逐個去電詢問。“下午有沒有來過apM?”“有沒有在商城買過東西?”“是不是買了東西忘記付錢?”……過程中,一名王姓女子的反應,引起李國華的警覺。憑借多年辦案經驗,他斷定必有蹊蹺。以防出錯,他把案件信息找出來重新分析,“十有八九,就是她。”當時已是深夜,考慮到鄰里作息,李國華將情況移交給第二天的值班民警林俊謙。
次日早上10時,林俊謙和同事來到白云區一棟出租屋,正好碰到嫌疑人王某下樓。“她推翻自己昨晚的說法,承認去過apM,主動帶我們進屋搜查。”現場,王某一個輕移酒瓶的動作,暴露了贓物位置,林俊謙從酒盒底部找到涉案戒指。
不到24小時,一宗盜竊案告破。回顧整個過程,林俊謙感觸頗深。“報警人中途自己都想放棄,覺得戒指不貴,沒必要花時間。”在他看來,物品價值確實不高,一次兩次不處理,時間一長會縱容違法行為,形成不良風氣。
“不管大案、小案,只要關系群眾,都是一視同仁。”林俊謙表示,既然當警察,穿著這身制服,就要盡全力、辦好事。正如站前派出所墻上貼著的標語所說:在每一宗警情處置中厚植為民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