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社區民警帶著走訪工作簿穿行于街巷樓宇間;派出所調解室里,一杯熱茶、幾句暖心話,劍拔弩張的矛盾糾紛悄然消融……這背后,正是福建省漳州市公安局臺商投資區分局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寫就的民生注腳。
近年來,臺商投資區分局建立完善聯排聯處機制,實現對各類矛盾糾紛全覆蓋排查,立足“派出所主防”,完善“兩隊一室”“一村一警”等機制,將平安防線構筑在群眾“家門口”。同時,扎實推行“駐所調解員”機制,進一步讓鄰里矛盾、民生糾紛化解在萌芽階段。自機制運行以來,全區累計化解矛盾400多起,調解成功率達97%,獲贈的30多面錦旗見證著“小調解”托起的“大平安”。
下沉社區排查矛盾
“這幾個小區群眾反映較多的主要是噪音擾民問題,需要引起重視?!痹邶埑鼐瘎帐艺{解室,民警與調解員正在梳理近期群眾訴求的排查臺賬。為避免因小事引發大矛盾,連日來,龍池警務室組織警力積極開展噪音擾民問題整治工作。
“噪聲不僅會影響到別人的生活,更有甚者還會違反法律法規……”整治期間,民警、輔警針對群眾反映問題較多的小區進行巡查和勸阻,向群眾詳細講解噪聲污染的危害與防治,讓其了解生活噪聲擾民是違法行為。
宣傳期間,民警了解到個別小區住戶因噪聲問題引發多次吵架的情況,便趁此機會將雙方約到物業進行調解。
“大家都是鄰居,各退一步,深夜放歌確實會影響到別人休息。”民警通過對雙方當事人開展正面引導,規勸大家切實增強公德意識,自覺遵守各項法律法規,主動消除噪聲污染,維護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確保從根源上解決噪聲擾民問題,贏得群眾理解與配合。
“民警講得透徹,我們也聽得懂?!痹蚝⒆泳毲俦煌对V的李女士說,“以前只知道吵鄰居不對,現在明白了超標多少分貝算違法、持續多久要擔責?!?/p>
依托群眾求助類型和排查風險隱患臺賬,民警將傳統“事后處置”轉向“事前拆彈”,讓潛在的矛盾糾紛止步于排查階段。
公調對接高效解紛
不久前,在轄區某小區經營商鋪的楊大姐,因樓上住戶胡先生將車停放在其店鋪門口的公共位置、影響過路一事,與胡先生發生口角。楊大姐堅稱小車堵住店門影響做生意,胡先生則認為車是停在公共區域,雙方互不相讓。
得知該情況后,角美派出所值班民警與駐所調解員老郭等人立即驅車趕到現場。在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后,調解員將雙方約見到調解室,耐心勸解雙方放下成見、好好商談。在派出所民警和調解員長達2個多小時的不懈努力下,雙方終于互相諒解,順利解決了停車問題?!罢{解員說話在理,我們服氣?!焙壬脑挼莱銎渌用竦目捶?。
案件的順利化解,與“駐所調解員”機制息息相關。該機制試點工作始于角美派出所——2022年,一組數據折射出改革迫切性:該所轄區每年接處警8000多起,超三成是鄰里口角、占道糾紛等矛盾糾紛類警情。
在各類社會矛盾糾紛調處中,警力不足的難題應如何破解?
臺商投資區分局充分發揮“派出所主防”工作職能,率先在角美派出所開展“駐所調解員”機制試點工作,采取政府委派專職調解員到派出所駐點的方式,全天候為基層群眾提供專業調解服務。試點工作開展后,由駐所調解員和辦案民警、社區民警聯合開展調解工作,形成了公安機關行政調解與人民調解相互銜接、良性互動的“公調對接”矛盾糾紛調處機制,使各類社會矛盾糾紛化解于萌芽。
數據顯示,2024年,角美派出所“公調對接”調解室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專業性的優勢,共協助民警成功調處案件131起,化解各類矛盾糾紛768起,服務人數1100多人次,調解成功率達97%以上。試點成效顯著,該局遂將“駐所調解員”機制向全域推廣。如今,臺商投資區分局各派出所均實現調解員入駐,共同構建起“矛盾不出片、糾紛快調解”的調解新格局。
多方聯動群防共治
建立完善聯排聯處機制,暢通與相關職能部門的溝通協調,實現對各類矛盾糾紛全覆蓋排查,逐一建立臺賬清單,落實動態管理;社區民警與駐所調解員定期深入轄區村居,開展多發性矛盾糾紛底數摸排工作;做好法治宣傳教育,切實增強群眾法律意識……
一樁樁一件件舉措,皆是臺商投資區分局在矛盾糾紛化解中的生動實踐。該局“兩所一室”還聯動各相關部門和基層組織等力量,共同參與社會治理,構建多元共治體系,真正讓“楓橋經驗”在數據賦能與群防共治中煥發新活力。
2024年7月1日,轄區群眾林某報警稱,魏某飼養的鴨子到其種植的桉樹林中活動,懷疑這樣會導致桉樹枯萎死亡,雙方就賠償問題引發糾紛。接警后,南門海防派出所民警立即趕往現場了解情況。隨后的調解過程中,雙方各執一詞,難以達成一致意見。
次日,林某以防治桉樹病蟲害為由對桉樹根部施放低毒農藥,魏某報警稱,施放的農藥顆??赡苡绊戻喿影踩p方再次發生爭執。知悉情況后,民警聯合調解員、相關部門和村干部共同參與調解,從擺事實、講道理、拉家常的方式做好雙方當事人的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最終,雙方當事人互相讓步、握手言和,當場簽訂人民調解協議書。
夜幕降臨,臺商投資區分局調解室的燈光依然亮著。群眾和民警、調解員的說笑聲不時傳出?!斑^去群眾對派出所避之不及,覺得‘進派出所就是犯事了’。經過多年‘接地氣’的調解工作,許多當事人跟調解員成了朋友,這里也成為群眾喝茶聊天、咨詢法律、答疑解惑的地方?!迸_商投資區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經過民警和駐所調解員的努力,一次次上門調解變成了一次次握手言和。
當調解室的燈光成為群眾心中的法治燈塔,當民警的足跡化作社區治理的經緯網絡,新時代“楓橋經驗”在臺商投資區得到生動實踐。對臺商投資區分局而言,這既是從“被動接警”向“主動治理”的轉變,也是從“矛盾化解”到“民心凝聚”的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