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本在家”“家和萬事興”,“家觀念”是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主要精神力量。如果婚姻家庭矛盾糾紛沒有得到及時化解,就會導致婚姻不和、家庭不睦,甚者引發“民轉刑”事件,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為此,2019年6月,吉林省松原市寧江區委政法委整合各類資源,牽頭成立了婚姻家庭人民調解委員會,通過完善隊伍建設、聯調聯動、宣傳教育等三項機制,不斷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努力探索專業化、多元化、源頭化解紛“楓橋式”工作法,全區婚姻家庭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
加強隊伍建設鍛造專業調節“主力軍”
堅持“三個標準”,建設婚姻家庭矛盾糾紛調處專業隊伍。堅持“高水平”建隊。區委政法委、區婦聯牽頭組建8人核心調解委員會,成員均為具備豐富基層工作經驗、扎實法律法規功底、突出婚姻家庭矛盾調處能力的“老政法”“老婦聯”及熟悉婚姻登記業務的專業工作人員。同時,建立涵蓋法院、公安、司法、婦聯、衛健、心理服務等領域42人的調解專家庫,為疑難復雜案件提供智力支持;堅持“嚴要求”強隊。組織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等法律法規,注重提升依法調處婚姻家庭矛盾糾紛的能力和水平。針對婚姻家庭矛盾比較隱秘、相對敏感、不易發現的獨有特點,堅持“輕拿輕放、貼近貼心、入情入理、合法合規”的工作原則,對區綜治中心轉交轉辦的、各鄉鎮(街道)排查的、群眾來人來訪的重點矛盾,逐一分析研判,明確調處重點,提高調解成功率;堅持“常態化”帶隊。協同區司法行政機關,在全區開展巡回走訪培訓活動,協助各鄉鎮(街道)強化基層人民調解隊伍建設,提升調解人員化解問題的綜合素養,總結推廣行之有效的調解工作經驗。調委會成立以來,已在22個鄉鎮(街道)巡回開展培訓宣講活動2輪次,累計培訓鄉村兩級調解員2251人次,培樹“老蔣”工作站、老法官工作室等7個創新典型,大力提升了全區鄉村兩級婚姻家庭矛盾糾紛調解工作的整體水平。
堅持聯調聯動構建多元糾紛“共同體”
寧江區注重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形成區綜治中心統籌、調委會牽頭、相關部門配合的“調委會+”格局。實行“調委會+婦聯”模式。充分發揮婦聯組織網絡全覆蓋的優勢,從老人、孩子以及親情、家庭的角度,協助調委會打好“親情牌”。聯合開展“好媳婦”“最美家庭”“文明家庭”評選創建等系列活動,大力弘揚夫妻和睦、家庭和諧、尊老愛幼、鄰里互助的家庭文明新風,引領廣大家庭以德治家、以學興家、文明立家、忠厚傳家;實行“調委會+心理咨詢”模式。充分發揮寧江區公益心理咨詢中心、區綜治中心心理咨詢室、各鄉鎮(街道)心理咨詢工作站的輻射作用,對面臨婚姻失敗、家庭解體危機的問題家庭,打好“疏導牌”;實行“調委會+訴源治理”模式。充分發揮法院訴前調解作用,推行調委會、法院、鄉鎮(街道)、村(社區)協作模式,打好“預防牌”。調委會與法院共同探索婚姻家庭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和前端化解工作模式,結合“無訴訟示范村”“無訴訟示范社區”創建活動,將解紛關口前移,讓糾紛化解在訴前,家事類案件成訟量明顯下降。2020年以來,婚姻家庭人民調解委員會與法院受理訴前調解家事類案件2019件,通過訴前調解成功撤訴548件,調解成功率27%;立案家事類案件3331件,調解成功1089件,撤訴846件,調撤率達到58%,無一起家事類案件轉化為刑事類案件。
開展宣傳教育深耕法治宣教“責任田”
針對婚姻家庭矛盾比較隱蔽的獨有特征,重點抓實常態宣傳、精準宣傳和窗口宣傳,力求教育引導入腦入心。堅持重要節點開展宣傳教育。緊抓“三八”婦女節、“母親節”“國際家庭日”等重要節點,深入開展法律知識進社區、進鄉村、進大集、進家庭活動,大力營造深厚的法律宣傳氛圍。用群眾語言釋法明理,以豐富的案例教育警示,以貼心的講解現場答疑,教育引導群眾用心用情經營家庭,尊法用法保護權益。2019年以來,組織宣傳活動19次,發放宣傳單25萬份,現場受理群眾咨詢418人次;堅持針對重點群體宣傳教育。區、鄉、村三級綜治中心常態化組織開展日常排查、重點排查,梳理婚姻家庭重點群體,形成臺賬,清單式管理。調委會協調基層政法單位、鄉村調解組織、職能部門,組成重點矛盾調處專班,采取適當的方式,對涉婚姻家庭矛盾的重點家庭,開展一對一、面對面的宣傳教育,引導當事人理性看待家庭問題,正確處理家庭矛盾,全面考慮夫妻關系、子女生長、老人贍養等實際問題。2019年以來,累計處理重點婚姻家庭矛盾182件,消除了大量潛在的社會安全隱患;堅持婚姻登記窗口宣傳教育。寧江區婚姻登記處始終秉承“耐心勸導、傾心調解、專心辦理、細心回訪”的宗旨,利用行業優勢、窗口優勢,耐心聽取當事人陳述事實,并從法律、親情、社會層面,勸說離婚當事人理性處理婚姻矛盾,真情實意開展調解,依法依規落實離婚冷靜期制度。調委會充分利用1個月離婚冷靜期這一有利時機,及時介入調解,跟蹤回訪,消除不安定因素,防止因離婚問題引發“民轉刑”案件及系列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