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
是默默耕耘數十載的“孺子牛”
用腳步丈量轄區的每一寸平安
他們
是身經百戰的“忠誠衛士”
用歲月沉淀出從容與智慧
他們
是危急時刻的“定海神針”
用行動詮釋“老驥伏櫪”的擔當與奉獻
從風華正茂到白發蒼蒼
時光帶走了青澀容顏
卻讓從警初心越發堅定
這個“五一”假期
城市沉浸在節日的歡聚時刻
而這些警營“常青樹”依然挺立
用堅守為從警生涯畫上圓滿句點
李建剛
“警營炊事班”老班長
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公安局集寧分局警務保障室,60歲的李建剛正迎來他職業生涯的最后一個勞動節。這位即將退休的老民警,依然保持干勁,堅守“五一”的“最后一班崗”。
對大多數民警來說,“五一”執勤是年復一年的常規工作,但對李建剛而言,今年的在崗卻格外特別——這將是他在警服陪伴下度過的最后一個勞動節。
這身陪伴了他幾十年的警服,早已不僅僅是一件工作服,更成為了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從青春年少到兩鬢染霜,李建剛把最美好的年華都獻給了公安事業。年華雖逝,他依然保持著從警之初的那份熱忱,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人民警察的忠誠與擔當。
梁占輝
40年光陰鑄就“路標”人生
在烏蘭察布市察右中旗,梁占輝的身影已在縱橫交錯的道路上堅守了40多個春秋。從1983年穿上警服至今,他將自己站成了一座無聲的“路標”——烈日下指引方向、風雪中筑牢安全,在晨曦暮色里書寫了一名人民警察的忠誠。
今年“五一”假期,即將退休的梁占輝依然選擇堅守。清晨的車流中,他手勢利落如初;夜查酒駕時,他目光銳利不減。
“最完美的退休,就是站好最后一班崗。”這份“站好最后一班崗”的承諾,不僅是對職業的崇敬,更是對初心的傳承。
40年間,察右中旗的道路從砂石土路變成柏油馬路,車輛從稀稀落落到川流不息,而梁占輝的警服顏色從橄欖綠變成藏青藍,唯一不變的是他“護一方平安”的誓言。他曾說:“老百姓平安回家的笑臉,就是給我最好的勛章。”
王永厚
用腳步丈量“幫扶路”
5月的四子王旗庫倫圖鎮,春風掠過田野,新翻的泥土氣息裹著青草香。王永厚蹲在地頭上,指尖捻開一抔土,仔細查看墑情。遠處傳來拖拉機的轟鳴,他直起身子,瞇眼望向聲音來處。這是四子王旗公安局庫倫圖派出所民警王永厚在馬安橋村度過的第7個春耕,也是退休前的最后一個“在崗勞動節”。
從警37年來,從英姿煥發到年近花甲,從“小王”變成了“老王”,王永厚經歷了多個崗位的歷練,而最后7年的駐村工作,為他的警察生涯寫下了最難忘的篇章。
2018年,經組織安排,他來到馬安橋村開展幫扶工作,從公安民警到駐村干部,從執勤一線到田間地頭,變的是戰場,不變的是擔當。7年里,王永厚與村民同吃同住,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見證了村莊的蛻變。入戶走訪、政策落實、產業發展......每一件瑣碎工作都關系著群眾的切身利益。
“我的從警生涯即將到站,總感覺有很多事情沒有做完,還有很多事情沒來得及做。回望走過的路,雖有不舍,但更多的是欣慰和踏實,這一路走來,我無愧于人民警察這個光榮稱謂。”暮色中,王永厚的手在警徽上不停擦拭。遠處炊煙裊裊,新播的種子正在黑土地里悄悄扎根。
張富生
“住”在電波里的守護者
在烏蘭察布市公安局交管支隊卓資縣大隊指揮中心閃爍的屏幕前,張富生一直緊盯著屏幕上的內容。再過半個月,他就要告別堅守多年的接警臺。但此刻,他依然和第一次戴上耳機時一樣,把每個報警電話都當作使命看待。
“我們的工作雖然不與群眾相見,卻與群眾緊密相連。”從警21年來,每一次接警,他都全神貫注、仔細詢問、快速派警,用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素養保障每一條指令精準傳達。如今臨近退休,他依然堅持提前到崗、耐心指導年輕同事,將多年積累的接警技巧和應急處置經驗傾囊相授。
“在崗一分鐘,盡責六十秒。”當清晨陽光掠過他空蕩蕩的保溫杯,張富生又完成一次長達24小時的“聽力馬拉松”。交班時,他習慣性摸了摸接警臺,那里有道只有他能認出的磨損痕跡,那是歲月給堅守者頒發的特殊勛章。
芳華漸遠無悔從警歷程
使命在肩初心從未改變
致敬
站好“最后一班崗”的公安前輩
愿你們今后的時光
平安健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