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筆救助金真是及時雨,幫我們家渡過了難關!”拿到救助金的趙某激動不已。近日,北京市順義區人民檢察院運用大數據篩查,精準鎖定因遭遇詐騙陷入困境的趙某一家,僅用5個工作日完成救助金發放,以司法溫度為這個瀕臨絕境的家庭點亮希望。
仗義借款遇騙局,風雨家庭雪上加霜
趙某是一名外賣騎手,每日奔波于城市的大街小巷,風雨無阻。趙某是家中唯一經濟來源,母親因精神疾病長期需要藥物治療,父親因腦血栓致肢體殘疾,年幼的妹妹還在上學,全家僅靠農村低保和趙某微薄的收入維持生計。然而,一次“仗義相助”徹底打破了這個家庭的平靜。
曾經的同事劉某以“還信用卡”等理由多次向趙某借錢,不僅騙光其辛苦積攢的2萬元,還誘導他通過各種網絡平臺小額借貸、透支信用卡,累計騙取11萬余元后消失無蹤。經查,劉某因染上賭癮,將騙來的錢款揮霍一空。此外,劉某還以同樣方法騙取另一名被害者8萬余元,并實施入室盜竊。最終,經順義區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以詐騙罪、盜竊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二萬六千元。罪犯得到了應有的懲罰,但趙某被騙錢款難以追回,家庭瞬間陷入“無錢治病、無米下鍋”的絕境。為了償還債務,趙某每天超負荷工作十六七個小時,四個月內就發生了兩次交通事故。趙某的左手拇指、右臂、肋骨均骨折,醫生建議其手術,囊中羞澀的趙某無奈選擇了保守治療,一周后便打著石膏重返崗位,右臂至今無法伸直。
大數據精準篩查,司法救助暖人心
順義區檢察院通過司法救助大數據模型篩查到線索后,面對趙某一家的艱難處境,迅速啟動司法救助程序。工作人員深入走訪調查,核實情況后,針對趙某家庭“老弱病殘幼”疊加的特殊困境,立即開通綠色通道,僅用5個工作日就完成了救助金的發放。這筆“救命錢”不僅讓趙某的父母能夠繼續服用藥物,更保障了妹妹新學期的學費,避免了家庭因案返貧。
此次司法救助,是順義區檢察院踐行司法為民的生動寫照。近年來,該院積極轉變工作模式,從“等案上門”到“主動尋案”,充分發揮司法救助“救急解困”作用,將司法溫情傳遞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讓公平正義不僅寫在法律條文中,更溫暖地流淌在群眾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