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小玩意兒可幫了大忙了!”北京延慶法院第八法庭內傳來書記員的聲音。近日,該院首次運用無人機航拍技術開展土地勘察測繪,協助承辦法官查明事實、厘清辦案思路,最終成功促成一批土地承包經營權合同糾紛案件得到實質性化解。
起訴:土地撂荒原被告各執一詞
2022年,延慶某村12戶村民分別與某公司簽訂土地租賃及地上物購買合同,約定將自家的地租給某公司管理使用,每年收取一定租金。
后因某公司拖欠租金產生矛盾,村民拿不上錢生活困難。眼看著土地撂荒,便紛紛向法院遞上一紙訴狀,要求對方支付租金、賠償損失。
由于正值春耕時期,案件承辦法官劉艷玲、曾紅珠考慮到村子偏遠,村民年邁又人數較多,決定直奔現場,就地開展勘查調解工作。
驅車五十里,村委會會議室內,雙方對立情緒強烈,氛圍緊張。
“兩三年都不給錢,地也荒著,我要求賠償損失!”
“法官,我們想解除合同。我認為村民要求賠償地上作物損失沒有依據!”
“我們不同意解除合同,除非付清合同到期前的全部租金!”
經了解,村民除要求支付欠付及全部未到期土地租金外,還要求給付地上果樹作物荒廢的賠償款。某公司則主張村民并無地上作物損失,要求解除合同,拒絕賠償。
現場:超33畝涉案土地分散,評估難度大
“走,去現場看看!”眼看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兩位法官率先打破僵局,并在村民們的帶領下走向田間地頭。
到達現場后,法官們才發現這一切并沒有想象的那么簡單。由于合同中并未約定土地四至,只能依靠村民們現場指引。加之12戶村民土地分布分散、彼此并不緊鄰,且案涉土地總面積達33畝,要觀測各戶土地整體情況及評估地上作物損失難度較大。案件事實拿不準,調解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勘測:無人機十幾分鐘完成空中巡航拍照
立案庭(訴訟服務中心)負責人劉曼宜了解情況后,考慮到延慶作為全國首批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匯聚著90余家無人機研發制造企業,又恰逢延慶法院與中關村延慶園探索科技賦能司法合作新機制,可以充分發揮無人機高效精準的技術優勢,對面積廣闊的土地進行高效精準的勘查。
說干就干,劉曼宜隨即與中關村延慶園無人機產業園溝通協調,在確定空域、航線后,與辦案團隊一同前往該村再次進行現場勘查。
“法官,這么小個東西,能行嗎?”勘查現場,村民看到這個新家伙,發出了質疑。“要是用人力測量記錄每一戶土地和地上作物情況,不光工作量大,精準度也低。現在有了它,就方便多啦。”法官耐心解釋道。
當“低空飛手”啟動手柄按鈕,小小無人機瞬時飛向藍天。通過高空俯拍視角,無人機對土地進行抓拍、錄像并實時傳輸飛行畫面,利用多光譜傳感器、GPS定位等技術,精準記錄著案涉土地地貌、附著物及種植作物,清晰呈現出土地界限、土地耕棄、作物情況等關鍵事實,整個過程僅十幾分鐘。當技術人員將這些“時空快照”和建模數據提交給法官后,法官快速理清思路、確定調解方向,心中也有了底。
結案:雙方各退一步握手言和
承辦法官再次把大家召集到一起,借著見面的機會,希望雙方秉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明確各戶土地面積、果樹損失和土地荒廢情況,在此基礎上開展案件審理。
此外,法官對現場調查及無人機勘測土地的過程作出說明,并組織雙方現場查看航拍畫面。“嘿!現在科技真是發達,這無人機把大伙兒的地照得這么清楚!”村民們言語間透露著興奮和贊嘆。光標跟隨村民的指尖,在屏幕上圈出自家地塊,放大再放大,地上有幾棵樹都看得清清楚楚。
經查看航拍圖像,雙方均認可該村12戶村民的土地面積、地上作物及土地使用狀況,但仍對損失補償款的金額存有爭議。承辦法官見雙方態度有所緩和,及時結合照片數據釋法說理。經過多輪耐心溝通,雙方意見逐步統一,也有了調解的意愿。某公司負責人表示,愿意支付租金和補償款,但需要給他們點時間。
“法官,我們公司的錢批下來啦!三天后,電話那頭傳來好消息。
最終,雙方在法院的主持下各讓一步,自愿簽署了調解協議。某公司當場履行,雙方握手言和,糾紛得以圓滿化解。
通訊員/李紫荊
圖/北京延慶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