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點20分,人大附小正門“彩虹門”前,幾輛車都匯集到此。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海淀交通支隊黃莊大隊的女警孫丹陽準時到達,她一邊指揮開車送孩子的家長,一邊揮動手勢,志愿者家長和保安依次開車門幫助學生從右后車門迅速下車,分批次實現(xiàn)即停即走。民警、協(xié)管員、保安、家長志愿者配合默契,采取“接力棒”模式把學生安全送進學校。
人大附小地處海淀區(qū)西四環(huán)輔路和藍靛廠路交接處,臨近西四環(huán),西邊有西郊機場,附近有人大附中第二分校、空軍指揮學院幼兒園、匯佳幼兒園,又屬于商業(yè)繁華區(qū),學校門口道路狹窄,上下學時段車流量大,再加上部分家長沒有做到守法停車,給交通運行帶來了極大的影響,也增加了安全隱患。面對這些情況,2006年,黃莊大隊女民警們主動請戰(zhàn),成立“女警護送崗”,每天上崗1至2名女警負責早晚高峰人大附小周邊交通秩序維護工作。
方寸護學崗一天走出兩萬步
每天早上,針對學生上學時間,女警們都要按照引導、護送、對接的護學模式,采取大手牽小手、學生之間手拉手的方式,交替護送學生過街,安全到達校園,直到最后一名學生進入校園、交通恢復順暢后才撤崗。
“小朋友過馬路別跑,一定先觀察左右車輛,注意安全!”“師傅稍等會兒,等這撥兒車輛通過后再走!”孫丹陽不厭其煩地叮囑上學的小學生及時看路注意安全,孫丹陽自承擔人大附小護學工作以來,每天上下學前一小時趕到學校門口維持交通秩序,保證學生上下學時的出行安全。雖然學校門口面積不大,但孫丹陽一天的護學崗工作能走兩萬步。
變“一專”為“多能”
在大多數(shù)人眼中,女警就應該在隊內辦公室工作,很少看到女警上路執(zhí)勤,而要同時負責護送孩子、指揮疏導、糾正違法、事故處理等多項工作,即便對于男警來說也是十分困難的。該崗組的女民警們沒有因為任務的艱巨而退縮,她們打破傳統(tǒng)校園護送崗工作模式,變“一專”為“多能”,積極探索建立了一套科學高效的工作方法。崗組結合校園周邊交通實際情況,采取“定崗定責、高峰疏導、平峰糾違”的工作模式,即校園門口崗負責護送孩子過馬路,人大附小東口、西口崗負責疏導過往車輛;高峰時段提醒接送孩子的車輛快速駛離,對輕微違法行為予以警告處理;平峰時段進行靜態(tài)停車秩序整頓,及時清理違法停放車輛,保障校園周邊交通秩序。
在結束早上1個多小時的護送任務后,女警還要匆匆趕回單位繼續(xù)一天忙碌的工作;到了傍晚,大家都踏上回家的路程時,她們卻還在學校門前堅守崗位。不論刮風下雨、酷暑驕陽,也不論工作疲乏、家庭重擔,女警們的身影從未間斷。
在“傳承”中守護著孩子們的安全和未來
“除了隊里的日常工作,女子護送崗已經成為我們常態(tài)化工作的一部分,從2006年護學崗成立到現(xiàn)在已經堅持19年了,現(xiàn)在甭管是姐姐也好,妹妹也好,來了咱們隊以后都會加入護學崗里邊進行循環(huán)。”女警韓冬冬說。
在車水馬龍的晨光中,韓冬冬已經帶著新警員站在人大附小門口。這是她守護這方“護學崗”的第12年,也是她作為“護學師傅”傳幫帶的第8個年頭。
“手勢要標準,觀察要全面,遇到突發(fā)情況要迅速判斷優(yōu)先級。”韓冬冬一邊疏導車輛,一邊向徒弟講解。她獨創(chuàng)的“三線分流法”——對步行送學、開車送學的家長和其他社會車輛進行分類引導,使校園門前的通行效率提升了40%。冬季大雪時,她帶領新警在結冰路面鋪設防滑墊,有效保障了校園門口交通安全。她指導女警們用錐形桶搭建“愛心通道”,在韓冬冬帶領下,護學崗團隊堅持培訓新警,她常說:“護學崗不僅是維護交通秩序,更是守護孩子們的安全和未來。”在她的帶領下,護學崗團隊形成了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
新生力量孫丹陽、張明月;動作敏捷干練的韓冬冬;善良親和力強的張蕊;19年堅守的宋海瀅,這里還有年過五十卻堅持上崗的趙銘、祝自玲;樂觀向上責任心強的牛菁婧、劉立艷,她們風雨兼程守護孩子們的上學路。
長大后我就成了你
陳澤畢業(yè)于人大附小,最深刻的兒時記憶,莫過于學校門口警察阿姨宋海瀅穿的那一身警服,充滿正義感和威嚴感。小時候,陳澤在上下學途中總能從宋海瀅口中聽到許多安全知識。這些交通知識給童年的陳澤心中種下了安全的種子。
“我被宋海瀅阿姨勤勞、負責和對公安工作的堅定執(zhí)著所感染。”高三那年,陳澤立志要做一名像宋海瀅阿姨一樣的警察,報考公務員時毅然選擇了公安事業(yè)。
陳澤到中心區(qū)交通支隊實習,一連串工作下來經常會忙到大半夜,但是一有時間他也會到人大附小護送崗這里向宋海瀅學習并交流經驗和心得。
女警們的付出也贏得了學校、孩子和家長的一致好評。近五年來,崗組成員多次獲得記功嘉獎,辛苦付出得到了認同。
文/董振杰 圖/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